2012年的华国,被伏羲堆点燃的经济引擎,正以前所未有的功率,轰鸣着驶向一个能源无限、充满科幻色彩的未来。
这盛况,才刚刚开始。
然而在地球的另一端,情况却截然相反。
是的,受此次伏羲堆并网影响最大的其实并不只是华国自己,还有另一个地方,也同样激烈。
跟华国一片繁荣的景象相反的是,作为原本世界经济和能源中心的他们,也是受这场风波影响最大的一方,但……他们是负面影响。
2012年1月2日,纽约曼哈顿。
道琼斯指数早盘在节日余温中平稳开盘,交易员们尚在谈论跨年派对时,彭博终端突然跳出一条加粗快讯——《华国宣布建成世界首座商用聚变堆,长三角电价腰斩》。
交易大厅骤然陷入诡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混杂着质疑与惊叹的声浪。
“上帝…这真是商业化的核聚变堆?”
能源板块交易主管麦克攥紧咖啡杯,死死盯着浙江0.28元/度的电价数据:
“他们实验堆点火成功才过了多久?直接就商用了?!”
尽管分析师反复强调“华国电网也并未完全依靠聚变能源”“短期不足以支持大规模本土供电”,更影响不到我们。
但谁都知道这简直是放屁,更别说用脚投票的市场了。
虽然此刻一个伏羲堆说明不了什么,但最大的技术难题已经解决,明年可能就是十个,五年后就是一百个……
原本全球能源版图正因为北美页岩油气革命开始发生变化。
但随着伏羲堆的出现一切都乱了,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全球需求预期将骤降,可能导致能源价格大幅下跌。
这不仅会冲击美国正在兴起的页岩油气产业,也会影响其作为能源出口国的战略布局。
全美最大煤企皮博迪能源开盘暴跌9%,阿奇煤炭跌穿52周新低。
高盛报告紧急提示“亚洲煤炭需求坍塌预期”。
埃克森美孚下挫3.2%,页岩气先锋切萨皮克遭技术性抛售。
CNBC直播间里,能源经济学家指着曲线强调:
“不是供应问题,是投资者在重估化石能源长期价值!”
光伏企业First Solar逆势冲高7%后回落,交易员苦笑:
“聚变让太阳能像蜡烛遇见电灯——但至少比煤炭强。”
摩根士丹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