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个孩童,已经是我的能力极限了。”
高登在南京城重新创立重民报后,很快就被夏允彝他们找到了。他们这才知道,重民社在关中大族的打击下已然覆灭,一时间怅然若失。他们本就更加倾向重民社改变天下的温和道路,回到江南后,便成立了几社,想要效仿重民社。
但这条道路却不好走,他们从关中搞来三种高产的作物,但当地的农户却不愿意种,也不敢种,说官府不收这三种粮食,他们也买不起粮食来交税。
想在自家推广,结果自家人也不同意,说什么种粮食哪里种桑麻赚钱,没了这些桑麻田怎么织布,怎么赚钱。
江南之地已经出现了资产阶级萌芽,也依靠的就是纺织行业,但就是因为种桑麻种的太多了,以至于粮食不够当地百姓吃,南直隶要靠湖广,江西行省的粮食补充。
本地的士绅他们更喜欢种植价值高的经济作物,至于当地的百姓会不会饿死,他们并不在意,反正大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几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说服家族的长辈,拿出一部分土地种土豆,玉米,红薯,又想要让当地士绅减租免息,减轻农户的负担。
但平时对他们笑脸相迎的叔伯们,听到这话脸色就难看起来,脾气暴躁的,甚至直接把他们扫地出门,连表面的和气都不愿意维持。
等大同军攻占江淮之地之后,他们更是被惶恐的士绅斥责为大同乱党,要不是几人家族在当地也是势力庞大,只怕他们本人都被抓起来了。
正是有这几年的实践,他们才知道重民社在长安城做的事情何其不易,但他们万万想不到,这位前辈已然倒在了前行的路上。
他们曾邀请高登加入几社,为天下太平出份力,但高登拒绝了。不过,双方一直保持着联系,成了知交好友。
高登看到夏允彝,惊愕地问道:“彝仲,你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也理了个短发?”
夏允彝苦着脸,无奈地说:“别提了,几日前某看工匠提炼火药,自己也手痒,想亲自动手试试,了解一下火药的性能,也算是为将来上战场做准备。却没想到用力过度,火药突然炸了。好在石杵当中的火药不多,只是把头发给烧了,我看着实在难看,就干脆理了个短发。”
杜麟征心有余悸地说:“好在那里面的火药不多,也没加硫磺,要不然真爆炸了,只怕你连小命都保不住。以后制造火药这种事情,还是交给工匠去做吧。”
夏允彝却坚定地说:“我等将来是要上战场杀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