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就是组织起地方士绅组建团练。
刘南卿微微停顿,观察着杨鹤的神色,见其认真倾听,便继续说道:“地方士绅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必定会全力以赴,一旦他们团结起来,也能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毕竟,他们在当地有着深厚的根基和丰富的资源,如此既可以限制流民的活动,又可以极大的强化陕西行省的军事力量,组织士绅大族,才可以战胜大同贼寇。”
刘南卿、贺函等人,一直以来都密切关注着大同社的一举一动。他们深入了解大同社后,心中的惶恐与日俱增。大同社不过占据了延安一府之地,却能将几十万百姓组织得井井有条,这股强大的力量,让他们每每想来都不寒而栗。
他们知道依靠朝廷那些欠饷几十个月都未发放的士兵去镇压大同贼寇,根本做不到,那些士兵只会放下武器,投靠大同贼寇,这反而成为了朝廷给大同贼寇输送兵源了,更关键的是这些军户投靠大同贼寇之后,分了田更换了武器装备,打起朝廷的正规军,战斗力更加强悍。
而将门的所谓的家丁武装也靠不住,杜文焕等人已经做出了惨痛的示范,只能落得个被大同社打得一败涂地的下场。各地士绅编制的少量家丁,在大同社面前更是不堪一击。
思来想去,从钱财、人口等多方面综合考量,他们发现,有能力与大同社抗衡,镇压大同贼寇的,唯有整个陕西行省的士绅和大族。只有将全省的人力、物力、财力充分调动起来,才有可能战胜大同贼寇,战胜徐晨。
然而,杨鹤听后,却缓缓摇头:“此乃乱国之策,当年汉灵帝为了镇压黄巾反贼,放开了对地方豪族的限制,结果大汉王朝旋即就被地方豪强的割据势力弄得四分五裂。我大明万万不可重蹈当年大汉的覆辙。”
的确,历史的教训历历在目。这些有识之士眼光太长远了,大明上下,从朝堂到民间,都清楚放开地方大族武装限制,确实是镇压流民叛乱的有效方法。但这个方法早在千年前的大汉帝国就已用过,其后果惨痛至极,整个大汉帝国被当时的军阀割据得支离破碎。这也是为何明朝直至灭亡,都始终对地方大族武力的限制极为严格,不敢轻易放开。
反观大清,吸取了大明的教训,太平天国刚兴起时,就放开了汉人武装力量的限制,这才得以在风雨飘摇中苟延残喘了几十年。当然,当年大明朝所忧虑的情况在大清也确实出现了,那些汉人地方武装后来直接割据南方,最终大清也是被这些地方武装推翻。
刘南卿心中明白,自己提出的这个方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