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道:“是!”
翌日,赵云飞带领一团人马驻守绥德城,负责在战败时接应众人。徐晨则亲自率领其余兵力出城,准备与明军一决高下。
杜文焕的部队发现大同社主动出击,顿时大喜,他立即下令将军队带出营地,准备一举歼灭徐晨他们。
双方的探马在战场上穿梭,不断侦查对方情报,同时试图压制对方的侦察力量。在这一轮激烈的较量中,双方互有伤亡,难分胜负。
很快,牛角号声与战鼓声交织在一起,响彻天地。两支大军在相距三里之处,开始列阵。
大同社摆出了雁行阵。一团、二团两支主力集中在中央方阵,三团拆分成两营,分别守护在方阵两侧,以防备明军对侧翼的进攻。四团作为预备力量,驻扎在后方,随时准备支援前线。骑兵营则在一侧待命,密切观察敌军动向,寻找敌人防线的破绽,准备随时发动侧翼突袭。炮兵营的士兵们费力地将火炮推到战线最前方,他们将率先发动攻击,为己方创造优势。
这是徐晨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的稳妥战斗模式。他深知自己只有排长级别的指挥能力,即便超常发挥,估计也只能达到连级指挥水平。
像李世民那样能够精准抓住敌人破绽,一战擒两王的战术天才,他自认为难以企及。所以,他选择稳扎稳打,结硬寨,打呆仗,尽可能减少自身破绽,迫使敌人与自己正面交锋。
徐晨坚信,凭借己方先进的火枪和火炮,相较于这个时代明军的弓弩刀枪,具有绝对优势,只要硬碰硬,胜利的天平必将倾向自己。
对面的明军则摆出了锋矢阵。两万余名士兵整齐地排成五个方阵,宛如一支锋利的长剑,直指大同社的大军。显然,明军自恃兵力优势,想用进攻性极强的锋矢阵来一举击溃大同社。
榆林卫先锋姜文远望着军阵严整、行动有序的大同社军队,不禁有些惊讶:“这敌军军阵整齐,行动如林,万余人仿佛一人般协调,还真不可小瞧啊。”
此前尤世辛一直说大同社叛军绝非等闲之辈,姜文远还以为那不过是失败者的自我安慰。但今日亲眼目睹这严整的军阵,训练有素甚至超过了朝廷的一些军队。战鼓、牛角号一应俱全,传令兵在阵中来回奔走,准确传达军令。此刻,就算有人说对面是朝廷的正规军,他恐怕也会相信。
不过,姜文远还是冷哼一声,不屑道:“战争可不是光比军阵排列的好看就行。”
在前线指挥的杜文焕也注意到了大同社军队的不凡。他没有姜文远那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