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几条大家都商量的差不多,接下来这些就是算比较关键的内容了。
“因为大家都有盐碱地,所以呢,我觉得盐碱地就按亩产五十公斤来算,这样的话,按现在的麦价,就是一亩地十五块钱。”谢运东说道,“咱们各家自己算一算,一百亩的话,就是合一千五百股。
当然,如果有把熟地算进来的话,按队里的产量加三成来算。打个比方,那样渠的好地,队里以前定的是两百公斤的产量,但实际上现在至少能到两百五六,这个没问题吧。”
这个大家都没有意见。有了化肥,原来土地的产量都有所增加。就那个盐碱地,以前别说五十公斤,就是三十公斤也不一定能产上。但有了专用化肥,五十公斤算基础产量。
各人都算了起来,李家最多,李建国和李龙小声商量,除了新开的两百八十亩外,还会把原来一部份地算进去,这里面有荒地也有熟地。综合一下,光土地这一项,李家兄弟一共占五六千股。
其他的基本上就是一千五百股上下。有不到一百亩的,就开着玩笑说,等明年开春,给队里申请一下,自己地块边上的盐碱地再开一下,凑够一百亩,这样刚好。
“然后就是农机具。”谢运东继续往下说,“咱们一件件说。先前说了,按一块钱一股的入,地是一部分,农机具是一部分。因为各家都有打药机,这打药机也基本上就在棉花地里用,所以我的意思是,打药机都入到股里面,按一台两百块钱,就是两百股。”
这一点自然也没人有意见。合作社主要是种棉花,各家种棉花的地都入了进来,打药机要不入进来,放家里也没啥用。
“那多不多?”贾卫东有点担心,“这么多打药机的话,用不了吧?”
“咋可能用不了?今年种多少棉花?明年咱们合作社要种多少棉花?不是一个级别的。”梁大成笑了笑说,“真要病虫害爆发,说不定还不够哩。”
“除了打药机,还有播机,这个也是各家都有的,不过得折一下旧,统一算一百五十块钱,也就是一百五十股。”
陶大强算了算,说:
“这样算的话,我们家就是一千八百五十股,如果大家都凑一百亩地的话,应该都是这样。”
“嗯,对着呢。”贾卫东点点头。
“那你们各家还有没有啥机子?小四轮有没有入的?”谢运东问道。
其他人都摇了摇头。
虽然入了合作社,但自家还有其他地,所以小四轮是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