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早早跑掉了。
接下来收购站就没啥大事了。大马力拖拉机停在收购站的后院,这回是真的充当起了镇店之宝,虽然不至于无人问津,但真有人问了,一听说三十万的价格,立刻就打了退堂鼓了。
小汽车倒是平均两三天就能卖出一台,卡车是平均差不多五天能卖出一台来。
李龙也开始放手,不是每天都盯着。有人买汽车的话,他不在就由老爹李青侠决定。
毕竟价格是透明的,和大马力拖拉机不一样,这几种汽车的价格是固定的,不讲价。
李龙就多了一些时间,时不时的回一趟四队——冬天又开始了转圈请客吃饭。
李俊贤他们已经收拾行装准备回了——其实不太想回的。有想家的,但想想回到家里,那生活条件肯定达不到现在的状态,一个个就有点不太乐意。
李俊贤是明确表示,他打算明年早早过来,如果能在这边落户是最好的。
陈前进虽然没说,但意思也差不多,倒是李俊海还犹豫着。
李俊峰把家里的孩子已经接过来在这边上学了,他是铁了心要把家安在这里的。
虽然现在户口还没办下来,但也是迟早的事情。
因为不是周末,顾晓霞和孩子都没过来,李龙拿着买来的电火锅炖着鱼汤。
这里面是一个大花鲢的头。这条大花鲢是李龙和陶大强从东大沟砸冰窟窿捞上来的。
当初东大沟那边发洪水,洪水退去后,东大沟里有好几个大坑水还存着,里面有鱼。
那几个大坑有大有小,有深有浅,里面大部分都是鲫鱼,特别是有几个深三四米,方圆也就十来米的坑里,鲫鱼瘦得不行了,捞出来炖上感觉都没肉,全是骨头。
就有一个大水坑四周有不少芦苇,里面还有不少的鱼。
东大沟距离生产队的居民点有点远,刚一开始还有人过去,后来农忙去的人就少了,特别是学生娃娃开学之后,就没几个人过去了。
李龙和陶大强还是前几天突然想起来套套兔子,过去下兔子套的时候发现了那个大坑。下套子的时候砸了冰窟窿,第二天去取兔子的时候带着抄网,到地方把上面冻的那一层薄冰敲掉,结果还真给舀上来好几条大鱼。
这一条花鲢重近十公斤,抄网差点儿没弄上来——如果不是因为冬天鱼不活跃,就这么个抄网在夏天逮上这么大条鱼,人家一尾巴就把网子能给拍烂掉。
逮到的其他几条鱼李龙都交给了大嫂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