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的,没毛病。
李龙开着车看着他们浇水,看着水从水渠里出来奔腾着到地里,带着那些盐碱然后流走,流入排碱沟。
水是从小海子里放出来的,小海子是李龙承包的,理论上讲,李家不用出水费。
甚至于队上要浇水还得和李家协商,不然的话就得重新走条渠。
当然这是理论上,实际上队上要浇水,李家从来没有阻止过。就这一点,许成军和队里的管水员,只会说李家的好话。
毕竟就光一个小海子存在,四队每年种地可以比其他生产队多浇一到两个水。对于普通的作物可能作用不是特别大,但对棉花来说,这区别就大了。
两百八十亩地,入眼可是一大片。上一辈子李龙所有的地加起来也没这么多。
眼下这就已经到手了,便宜的惊人。
放十年后这地依然不值钱,真正值钱在二十年后。
现在把地拿下,九七年第二轮土地承包的时候再承包三十年……其实十年后因为盐碱地承包成了趋势,土地还没那么值钱,有的地方一下子承包七十年都有。
然而后面到一零年前后就改了,原来七十年的合作作废,严格按现行土地承包法进行,不能超过三十年。
而且村里也聪明了,五年十年的签,再不能延长。
所以李龙觉得,十年后土地二轮承包的时候,就按三十年的时间线走就行了。
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所有的好处都拿到手。
李龙脚下是个铁皮水桶,里面沙沙作响——那个被李俊海逮着的刺猬正在里面转着圈儿爬着。
李龙准备把它带回去和大院子里的几个刺猬作个伴。
水哗哗的漫过来,李龙想着至少四队的历史已经有了大的改变。
正想着的时候,一辆汽车开了过来,他扭头看的时候,发现是谢运东的嘎斯车,后面还跟着陶大强、梁大成、贾卫东的车子。
有一段时间没和他们几个人一起聊了,没想到他们赶到了这里。
汽车腾起一片尘土,尘土里带着碱味儿,李龙往后挪了几步,避开这些灰尘。
谢运东他们几个下来后,走到李龙跟前打着招呼,然后看着这一大片已经开垦完成,并且挖好排碱沟,正在进行浇灌的土地。
“嘿,这一片地,够大。”贾卫东感叹了一句。
“谁能想到,盐碱地也能种棉花,还收不少哩!”陶大强也感叹,“龙哥,你家种东面种棉花那块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