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习结束,上自习的学生陆续离开教室,或空手,或拿着本书往宿舍走。
李娟和同学一起,那女同学叫马志英,家在包家店黑梁湾,和李娟是同宿舍上下铺,学习成绩比李娟差点儿——一直视李娟为榜样。
这时候能考上高中的人还是比较少的。四十年后城市里说法是一半到六成的初中生考上高中,剩下的去上职高。
这时候农村中学每个班能考上高中、中专或者师范的,估计不会超过五个。
所以能考上高中的,要么是非常勤奋,要么是很有天赋。
马志英属于天赋一般但非常勤奋。这种勤奋上初中还行,上到高中就有点吃力了,她便把目标瞄向李娟,也就是李娟干啥她干啥,主打一个摹仿。
学李娟是因为李娟入校的时候在班里排名第十七,算中等,等一学期结束,成绩到了全班第二,窜起来有点快,她觉得是李娟的勤奋起的作用。
李娟是勤奋,但天赋更强,所以马志英虽然模仿,但效果不是很好。李娟劝过她,说每个人应该归纳总结出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不过马志英在学习力方面有点欠缺,没搞出来。
倒是两个人的关系变得好起来。
“明天你爷爷还过来接你吗?”马志英问道。
明天周六,下午最后一节没课,住校生可以提前回去。
“不知道,可能吧。”李娟回了一句,脑子里还在回忆着刚才背的英语单词。
初中开始学英语,学校的英语老师本身口音上有问题,学的也是哑巴英语,最多能把一些课文背熟。
但等到了高中才发现,县一中、二中的同学已经可以用英语介绍自己,并且进行简单的交流了。
一下子就被打击到了。好在很快她就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小婶的妹妹从燕京寄过来的那些材料让她的知识面和解题能力在班上名列前茅。
至于英语,最开始的一些英语课,她有点羞于开口,或者站起来根本不知道说什么,但那股子想考到燕京去,不服输的韧劲儿,让李娟开始向班里同学请教,平时没事也会从“how are you?”慢慢变成了“the weather was very wet and cold”。
成绩提高,自信自然就回来了,李娟的朋友也多了起来。
“那……如果你爷爷来接你,你的自行车能不能……借我用一下?”马志英的声音变小了。
“可以啊。”李娟挺同情这个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