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个别的,但影响并不怎么好,有些人不就再敢让家里人出去打工,拴在那一亩三分地上,没什么希望。
与其那样,还真不如到这边老老实实干活,至少是近老乡,有人管着干活不用愁,而且是在农村,花钱的地方少,能存住。
李建国觉得李龙都考虑好了,便没再多说。
反正家里拖拉机、收割机都有,开春了老爹能把老家的人叫过来,那人也有了。接下来李龙说要从奎屯搞一个打药机过来,李建国就又少了一个后顾之忧。
“盖房子,我那边反正又不养猪养羊,直接盖一排平房,不用跟正房一样大,”李龙说道,“开春化雪就能打地基,也别拓土块了,麻烦。直接买砖垒砖房,盖得快,人来了直接能住。”
“那砖房冬天可冷啊。”李建国依然有顾虑。
“还想啥冬天,冬天那些老乡不都回去了吗?再说了,把炉子烟囱位置留好,真冷了就架炉子。”
“也对。”李建国反驳主要是觉得买砖建房浪费。打土块要便宜的多。但想想一下子盖好几间,时间比较紧,就别计较那么多了。
孩子们早早就吃完,在看电视了。女人们也已经在那边收拾起了桌子,这一年到头,大年三十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意义还是挺重大的,虽然忙,但忙的开心。
晚上睡觉的时候,梁月梅小声问着李建国:
“你说小龙一下子让种一百亩棉花,那能行吗?咱这要种麦,葵花,还要种苞米,再种一百亩棉花,这地……”
“种吧,有大拖拉机哩,小龙也说了,咱们就试一回。再说老爹从口里能叫来人,咱就主要是做个饭,指挥一看,看着让人把活干好就行。”李建国给她宽心,“咱都当地主了,你想想哪能像过去那样干活?”
“嘿嘿嘿,”梁月梅笑着说,“谁能想到,这当了半辈子农民,还能当回地主?”
“以后日子好着哩,”李建国充满信心,“咱们好好干,娟和强强上大学咱们给他们准备好买房子买院子的钱。看现在这样子,以后地里干活用的机械越来越多,没以前那么累了,咱弄的地多,那挣的就多……”
“嗯,跟做梦一样。”梁月梅也感叹着,“这才几年?小四轮买了,大拖拉机也有了,地一下子就好几百亩……对了,燕京的那个院子,那钱还是得给小龙。我听你说用外国钱买的,那咱不就占了小龙的便宜了?”
“你不用操那么多心了,小龙知道感恩,这事我心里有数。现在我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