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航空工业自主创新的未来和希望。
为期数月的“新装备接装培训”接近尾声。
结业考核在紧张严肃的氛围中结束,所有学员都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
他们不仅熟练掌握了歼-10的驾驶技术,更在一次次红蓝对抗中,深刻理解了体系作战的内涵。
结业仪式简单而庄重。
没有鲜花和掌声,只有基地首长和教官团队凝重的目光。
首长站在队列前,手中拿着一份文件。
“同志们,培训到此结束。你们用汗水和努力,证明了你们无愧于‘尖子’这个称号。”首长声音洪亮,“经过上级研究决定,首批歼-10战机的分配方案如下。”
队列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名单开始宣读。一个个名字被念出,对应着即将奔赴的单位——东南部战区某王牌“鹰隼”旅、西南部战区某前沿“利剑”旅、北部战区某担负要地防空任务的“雷霆”旅。
赵太行(山鹰)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分配至东南部战区“鹰隼”旅。
他面色平静,眼神坚毅,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李战(高原)被分配至西南部战区“利剑”旅,他微微颔首,那里复杂的空情正需要具备低空低速拦截经验的飞行员。
陈锐(猎隼)竖起耳朵,紧张地等待着。
当听到自己也被分到“鹰隼”旅,与老搭档赵太行同单位时,他嘴角忍不住向上扯了一下,随即迅速恢复严肃。
王劲松(雪豹)同样被分往西南部战区,与老搭档李战同一个单位,他也很开心。
名单不长,很快念完。
有人松了口气,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有人挺直胸膛,眼中闪烁着奔赴新岗位的期待。
然而,还有近十名飞行员,始终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
他们站在原地,脸上的期待逐渐凝固,最终化为难以掩饰的失落和困惑。
这其中,不乏在训练中表现同样出色、各项成绩拔尖的队员。
基地首长合上名单,目光扫过那些未被念到名字的学员,他们的脸上写满了不甘。
“没有被分配到新装备单位的同志,”首长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并不意味着你们不够优秀。恰恰相反,你们同样是经过千挑万选、层层考核留下来的精英。”
他停顿了一下,给这些年轻人消化情绪的时间。
“新装备的形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