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委方面很快给予了回复,同意抽调部分技术骨干加入黄河的实验室,共同进行网络安全技术攻关,但人员选拔和政治审查需要时间。
何耀宗将这个情况反馈给父亲。
何雨柱在电话里沉默片刻,说道:“等。在这期间,你们把已经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整理成技术规范草案。等他们的人到了,可以直接上手。”
特区实验室的工作重心,暂时从激进的攻击测试转向了细致的漏洞分析和防御体系建设。
李文杰带着团队,将每一个被发现的漏洞都详细记录,分析其成因、可能被利用的方式,并编写修补方案和检测规则。
这个过程枯燥且繁琐,但成效显著。
一份名为《广域网络初级安全防护指南(内部草案)》的文件逐渐成形。
与此同时,国际上的压力并未消减。
关于元器件供应的限制开始产生实际影响,特区电子厂负责采购的经理向何耀宗汇报,有几款用于调制解调器的专用芯片,之前的供应商表示“需要重新评估供货资格”,交付周期变得不确定。
何耀宗召集通讯公司和电子厂的高层开会。
“能不能找到替代供应商?或者我们自己设计,找国内的厂子流片?”何耀宗问。
技术总监面露难色:“替代供应商有,但价格要高出一大截,而且也要重新做兼容性测试。自己设计周期太长,远水解不了近渴。”
“那就先谈,尽量稳住现有渠道,同时启动替代方案的评估和测试。价格方面,只要不是太离谱,可以接受。”何耀宗做出决断,“另外,通知研究院,加快相关芯片的逆向分析和自主设计预研。”
会后,何耀宗自己联系了一下陈胜,陈胜告诉他那都不事,转运就好了,用别的公司渠道,就是要多倒腾几手,这个黄河早就在用了,不然很多工厂之前就停产了。
何耀宗当即给陈胜那边发了传真,让他备货。
陈胜很痛快的答应了。
部委派过来的人入团后,原来的团队负责人李文杰直接过来诉苦来了,这都是什么人啊,知识落后,技术落后,思维落后,这不是成了让黄河培养人才来了。
何耀宗听完李文杰的汇报,也有些无奈。
他理解李文杰的苦衷,部委派来的这批人,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确实与黄河内部培养的技术人员存在差距。
“文杰,你的感受我明白。”何耀宗示意他坐下,亲自给他倒了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