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何雨柱沉吟片刻:“价格可以,先这样试行。网站和论坛进度如何?”
“黄河新闻网的内测版已上线,主要收录新华社通稿和自采的科技财经新闻。BBS论坛按您要求分了技术讨论、生活休闲和商业信息三个大版。聊天室支持多房间,基础功能都有了。”
“安全方面?”
“有专人审核内容,关键词过滤系统也装上了。”
“好。”何雨柱最后看了一眼那些机器,“按计划推进。”
九八月初,拨号上网服务在特区、四九城等六个城市率先开通。
最初的用户多是高校、研究机构和部分涉外企业。刺耳的拨号音后,屏幕上的字符缓缓滚动,打开一个纯文本的黄河新闻网首页需要近一分钟。
何耀宗从特区带回一台调制解调器,装在何雨柱书房。
“爸,您试试。速度是慢点,但收发邮件、看看新闻够用了。”
何雨柱坐在电脑前,看着陆书怡演示如何登录BBS论坛。她生完孩子后稍作休养,又恢复了在书房的辅助工作,对这类新事物接受很快。
“这里可以发帖子提问,也能回复别人。”陆书怡敲着键盘,“技术版块有不少微电子研究所的同事在讨论芯片设计问题。”
老方和老赵过来下棋时,也被书房这台能“连到外面”的电脑吸引了。
“就这么个小盒子,能看外国报纸?”老方凑近屏幕,看着陆书怡打开一篇路透社的电讯稿。
“是翻译过来的,方爷爷。”陆书怡解释道,“原版也有,但加载慢。”
老赵饶有兴致地看了会儿论坛里的技术讨论:“这倒方便,天南地北的人都能凑一块儿说道。”
拨号上网推出一个月后,用户数缓慢爬升。
起初只是小圈子的新鲜玩意,但随着几家报纸报道了“足不出户知天下”的体验,咨询电话渐渐多了起来。
九月中,黄河聊天室同时在线人数首次突破一千。深夜的技术版块尤其热闹,常有关于编程和硬件的讨论持续到凌晨。
很快,跟风者出现了。
先是南方冒出个“明珠论坛”,界面与黄河BBS相似。
接着,京城有高校推出了自己的BBS站。
模仿黄河新闻网的资讯站点也陆续出现,尽管内容多是转载。
何雨柱看着战略发展部整理的竞品报告,并不意外。
“让人盯着点,只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