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机会,让他们在朝堂之上占据绝对优势,他们便会步步为营,通过制定律法、掌控财政、任免官员等手段,慢慢攫取朝堂大权,直至形成尾大不掉的势力,彻底架空皇帝!”
“这……不至于吧?”朱标与朱雄英皆是一惊,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
朱标沉吟道:“文臣皆是饱读圣贤书之人,深受儒家忠君思想熏陶,怎会如此不堪?高炽你未免有些杞人忧天了。”
朱雄英也附和道:“高炽,如今大明皇权稳固,文臣即便掌权,也不敢公然架空皇帝吧?而且重文轻武,或许更能彰显仁政,减少战乱,不是好事吗?”
“绝非杞人忧天!”朱高炽语气坚定,当即举出一个无可辩驳的例子,“最简单的例子,你们可还记得前宋王朝?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后,为了防止武将专权作乱,便彻底自废武功,推行‘重文抑武’的国策,将文臣地位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武将则备受打压——兵权被反复拆分,将领频繁调动,‘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甚至武将见了文臣都要俯首帖耳。”
他停顿片刻,语气中满是惋惜与警示:“结果呢?终前宋一朝,军队战力都是个笑话!面对辽、金、蒙古的入侵,屡战屡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之事层出不穷,二帝被俘、靖康之耻成为千古笑柄。那些曾经能征善战的武将战将,沦为文臣缙绅的‘看门犬’,稍有不从便会被弹劾罢官,报国无门。而文臣缙绅内部,党争激烈到了极致,王安石变法引发新旧党争,相互攻讦、彼此倾轧,为了争权夺利,全然不顾国家利益,空耗国力数十年。”
“更可笑的是前宋的皇帝,”朱高炽加重语气,“被文臣缙绅玩弄于股掌之间!宋仁宗被文臣当面顶撞辱骂,却不敢动手惩治,只能忍气吞声;宋神宗想要支持王安石变法,却被保守派文臣轮番施压,最终郁郁而终。”
“皇权被文臣集团死死束缚,皇帝成了名义上的君主,却难以推行任何有为之政。这就是文武失衡、重文轻武的下场!”
朱标与朱雄英听得脸色凝重,先前的不以为然早已烟消云散。朱标沉默良久,缓缓说道:“高炽所言,确实发人深省。前宋的教训太过深刻,朕只想着矫正重武轻文的弊端,却险些走向另一个极端。”
“高炽说得没错,”朱雄英也收起了轻视之心,“文臣掌权过甚,确实会引发党争、架空皇权,而武将被打压,则会导致国防废弛,外敌入侵时无力抵抗。文武失衡,无论偏向哪一方,最终都会危及王朝根基。”
朱高炽见二人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