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水师的话题刚落,李景隆便按捺不住,起身朗声道:“诸位叔伯兄长,北洋、东海水师皆有赫赫功绩,我与增寿负责的南洋水师,这些年也没落下,发展得如火如荼!”
徐增寿也跟着起身,脸上满是意气风发的神情:“没错!如今的南洋,早已是大明的贸易腹地,而南洋水师,便是守护这片腹地、开拓更多可能的中坚力量!”
众人闻言,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席间的议论声瞬间停歇,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李景隆与徐增寿身上。
南洋远在中原万里之外,隔着茫茫大洋,山川阻隔,消息传递向来迟缓。
这些年,众人虽时常从朝廷邸报、商旅传闻中听闻南洋水师开拓港口、平定叛乱、推广种植的零星消息,却始终缺乏系统详尽的了解,对水师的实际规模、贸易的繁荣程度、税收的具体数额等关键情况更是一无所知。
此前北洋水师的远洋拓土、东海水师的千万商税已足够令人震撼,此刻见李景隆与徐增寿二人神色笃定、意气风发,言语间满是自信,显然南洋水师的发展绝不逊于前两者。
众将心中愈发好奇,既想知道马六甲港口作为核心枢纽的实际运作情况,也想了解南洋各国与大明的贸易往来究竟达到了何种规模,更想亲眼见证南洋水师是否能再创“千万两税收”的奇迹,故而都屏息凝神,静待二人道出南洋水师的亮眼成绩。
李景隆率先开口,语气中难掩自豪:“自从马六甲港口的平台建设完毕,那里便成了整个南洋最繁华忙碌的地方!我们耗费三年时间,疏浚港口、修筑码头、建造仓储,将马六甲打造成了连接大明与南洋各国的核心枢纽。现在,南洋的暹罗、爪哇、苏门答腊等国的商队,还有大明东南沿海的商船,全都汇聚在此通商贸易,每天进出港口的船只多达上百艘,桅杆林立,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他顿了顿,抛出关键数据:“光是马六甲港口一年征收到的商税、关税,就高达数百万两纹银!这还只是单一港口的收入,我们还在南洋各国的重要口岸,比如暹罗的曼谷、爪哇的泗水、苏门答腊的巨港等,陆续建设了港口海关,实现了税收全覆盖。去年一年,南洋水师下辖所有海关为朝廷带来的税收,已经直逼千万两!”
“又是一个千万两!”众将顿时忍不住暗自咂舌,脸上满是震撼。
傅友德捋着胡须,感慨道:“想当年洪武初年,全国一年的赋税总收入也不过一千多万两,如今北洋、东海、南洋三大水师,单是南洋水师的税收就快到千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