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开始享受他一手开创的太平盛世。
这位曾经威加海内的"天可汗",如今最常出入的,反而不是旧日的宫闱,而是那座简素中透着威严的辽王府。
他时常轻车简从,与贾玌或在王府书房品茗对弈,追忆往昔峥嵘;或并肩立于校场,看年轻一辈的将领们操演练兵,目光中既有审视,更有欣慰。
承泰二年——
春,太上皇彻底"放飞自我",对着贾玌大手一挥:"天戈,陪朕去看看,朕的这万里江山,被你们治理成了何等锦绣模样!"
一场历时数载、遍览大庆壮丽河山的"龙游天下"就此开启。
没有繁琐的仪仗,只有精锐的护卫与必要的随行官员。
君臣二人,不,此时更似一对老友,纵情于山水之间。
他们登临泰山之巅,于晨曦中看云海翻腾,庆帝朗声笑道:"当年封禅于此,心怀敬畏,今日再看,方觉与天地共生之畅快!"
他们泛舟西湖,烟雨朦胧中,庆帝听着贾玌讲述当年在此平定盐枭的旧事,抚掌称快。
他们深入巴蜀,尝遍民间小吃,体察隐于市井的富足与安乐;
他们北出雁门,遥望已被牢牢纳入版图的漠北草原,庆帝执鞭遥指,豪情不减当年:"自此往北,皆是我大庆牧场!"
这一路,留下了无数为百姓津津乐道的典故。
有太上皇于江南书院与学子们辩经论道,妙语连珠;
有他与贾玌在田间地头,与老农闲话桑麻,毫无架子;
更有他在边关小镇,与戍边老兵共饮一碗浊酒,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故事,潸然泪下。
这些事迹随着商旅与驿传飞遍天下,"天可汗"不再仅是庙堂之上的神祇,更成了万民心中可亲可敬的"老皇帝"。
承泰七年秋,历时五载的巡游终近尾声。
或许是感知到精力不复往昔,或许是已心满意足,太上皇决定返京。
銮驾回京之日,百姓自发沿途跪迎,欢呼"万岁"、"老皇爷"之声不绝于耳。
太上皇透过车帘,望着这安居乐业的景象,望着巍峨的京城轮廓,脸上尽是圆满与释然。
......
承泰九年冬,皇宫深处,宁寿宫。
宫室内药香浓郁,地龙烧得极暖,却依然驱不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沉暮与悲凉。太上皇庆帝已缠绵病榻多日,形容枯槁,气息奄奄。
承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