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但效果比韭菜子差一些。把这两味药搭配在一起用,能互相补充,效果更明显。”
李正吉拜师多人,都是各地进京的名医,他这方子倒是用的挺好,就是这风格和他以前的不一样,最近这些时间,李正吉开药方都在学方言,总要整点变化风格出来。
陆东华说道:
“对,那会儿我也有这个疑问,李正吉当时也是差不多这么解释的。”
方言点点头说道:
“挺好。”
安东对着方言问道:
“师父,我有个想法,不知道对不对。”
方言一听,徒弟居然还有别的治疗想法,这事儿当然是要鼓励的了,他说道:
“来,你说来听听。”
安东仔细看完李正吉的方子,思考片刻后说道:
“师父,他这个方案着眼于‘肝气郁结犯胃’和‘肾不纳气’这两个病机,用平肝降逆、和胃理气、佐以温肾纳气的路子,用丁香柿蒂汤合旋覆代赭汤加补肾气之品,这思路很正统,针对呃逆嗳气和虚象都照顾到了,尤其是用韭菜子、刀豆子温肾纳气止呃的想法很巧妙。”
“不过,我仔细琢磨了老爷子描述的病人情况,尤其是她的舌脉,舌红少苔、唇裂紫红、脉沉细弱尺部尤甚和极度消瘦、食少、口干口苦这些症状,觉得有一个核心矛盾的方案可能没有完全化解。”
方言点头,示意他继续。
安东得到鼓励,继续说道:
“这个矛盾就是严重的‘气阴两虚’是本,‘肝郁气逆’是标,同时还夹有‘虚火上浮’。”
安东指着方子分析道:
“气阴两虚为本的证据:人极度消瘦如八九十岁、精神萎靡、日仅进食二两、脉沉细弱尤其尺部,这些是严重气虚;舌红少苔、口干唇裂且紫红,这是严重阴虚。”
“肝郁气逆为标的证据,病起于吵架情志刺激,嗳气呃逆不止,脉带弦象,符合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致胃气上逆。”
“虚火上浮的证据:舌红、唇紫红、口苦,是阴虚不能制阳,虚火上浮的表现。舌根微腻提示或有轻微湿浊,我认为这个可能与长期气滞运化失司有关,但整体阴虚火旺为主。”
“他的方子里,用了太子参益气,半夏、竹茹、黄连清热化痰,考虑到了气虚和痰热。但方中丁香、柿蒂、刀豆子、韭菜子、苏梗、陈皮这些药,性味偏辛温香燥。虽然用了代赭石、旋覆花重镇降逆,黄连、竹茹清热,但主体力量还是偏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