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远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忍不住补充:“刚才方主任一按,我就觉得那股酸劲儿比别处明显,原来这就是找穴位的窍门?以前我自己按,瞎按一通,从来没找对过地方。”
“聪明!就是这个理。”方言笑着点头,又看向安东:“你上次给娜塔莎阿姨扎腰疼,找肾俞穴的时候,是不是也发现娜塔莎阿姨太胖,穴位比标准位置偏外一点?那也是穴位在移位,因为脂肪厚了,经络的‘路线’看着偏了,其实还是跟着气血走的。”
安东眼睛一亮,瞬间想起之前的事:“对!当时我按标准位置扎,娜塔莎阿姨没感觉,后来往外挪了半寸,她立马说‘酸胀了’,原来那就是移位的穴位!”
“可不是嘛。”方言拍了拍安东的肩膀,“中医看病不教条,穴位移位是常有的事,小孩长身体,穴位会跟着长;老人肌肉萎缩,穴位会往骨头靠;像顾同志这样有外伤的,穴位更会跟着身体的变化调整。咱们学针灸,不能死记书本上的坐标,得学会‘跟着身体走’,这样才能找准穴、扎对地方。”
一旁眼睛出问题的梁同志在一旁听得入了迷,忍不住插话:“方主任,那是不是只要顺着经络找,再按按有没有酸胀感,不管什么情况,都能找到移位的穴位?”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方言点头,目光重新落回顾远的残肢,“就像现在,顾同志的‘移位足三里’找到了,等会儿扎下去,气血能顺着胃经通到残肢,幻痛自然就轻了——你看着,等会儿扎完,他肯定说舒服。”
安东这会儿彻底明白了,拿起小本子飞快记着:“师父,我记下来了!穴位移位:跟着经络走,按‘痛酸胀’找,不固守标准坐标!”
自从跟着方言学医,他养成了随时记笔记的习惯,连师父扎针的角度、力度都要记下来。
顾远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显然还是有些紧张。方言捏起一根海龙针,针尖对准刚才定位的“移位足三里”,手腕轻轻一沉,银针便稳稳刺入皮肤。
顾远只觉残肢上传来一阵温和的酸胀感,不像平时幻痛那样尖锐,反而像有人用指腹轻轻按揉着积了三年的酸痛点,那股酸胀顺着残肢往上漫,竟真的“绕”过接口处,传到了小腹,让他原本发紧的肚子都松了松。
“您试试慢慢活动下残肢,别用劲,跟着酸胀感走。”方言一边捻转针尾,一边轻声引导。
顾远依言轻轻抬起残肢,惊讶地发现,原本抬起来就发僵的残肢,此刻竟灵活了些,连带着幻痛的频率都慢了,之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