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看到的、有回应的关系体验。”
这句话,南祝仁说得很郑重。
来访者用一个呼吸的时间消化了一下这句话里面的内容,点头,记录下来。
南祝仁随后又重复了一遍关键词,确保来访者没有曲解自己的意思,不至于在今后走上歧路,像是【依赖型人格】一样对关系变得疯狂。
当然,以来访者的人格底色,这么彻底的转变也不太可能就是了。
看着来访者把作业写好,并且把A4纸折迭好小心地收起来之后,南祝仁伸手又抽出一张A4纸,轻轻放在来访者的面前。
“好,那我们现在进行最后的收尾,进行一场【哀悼仪式】。”
……
理论上,这个【哀悼仪式】应该放在第三阶段,用来帮助来访者体验悲伤,进行和解。
和过去告别了,才能展望未来嘛。
但咨询师就是要根据来访者的情况调整咨询计划的。
眼下访者的情况,就和所谓的“理论上”有很大的出路。
一般的来访者,在上门做咨询的时候内心是迷茫的,是不知道前进的方向的,所以才需要咨询师带着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完这个疗愈的过程。
而面前的这个来访者主观能动性很强,通过自省,他本身已经迷迷糊糊地把这条疗愈的路大概逛了一遍了。
但走得又偏偏不太稳当。
在之前第三阶段的时候,他的情绪体验是不完整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出现“明明下定决心,但心里还是不舒服”的情况。
可偏偏,他又已经有了对未来的展望,并且主动和咨询师进行交流。
这种情况下,中途插入【哀悼仪式】,引导来访者僵硬地跟着书本的顺序走,那情绪就不连贯了,疗愈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南祝仁就干脆先把未来展望的部分先一步作为计划完善,让来访者回去之后慢慢做。
把【哀悼仪式】留在最后,回过头来完成这个步骤,也能借此让来访者的情感体验更加充分。
来访者接过南祝仁递过来的这张A4纸,明白这就是接下来【哀悼仪式】需要用到的道具了。
他忍不住好奇道:“老师,咱们怎么做这个……哀悼?又要哀悼谁?”
“哀悼你。”南祝仁答道。
来访者一愣。
“或者说,哀悼过去的你。”南祝仁又补充道。
来访者眨了眨眼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