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过。”刘受摇摇头,觉得温度合适了,往中加入了些草药。
他不善于饮酒,惟恐酒伤身体,酒热之后凛冽不在,不再伤身,添入草药,反而补身。
酒热气升,一股酒气、药味从炉中氤氲而出,别有滋味。
斟好两只陶碗,分置两人面前,刘受举碗笑道:“请!”
“请!”魏不害举碗笑答。
一饮而尽。
酒意上涌,魏不害脸上迅速掠过一片红潮,显然也不是喜饮多饮之人。
刘受会心一笑,斟了酒却没有劝酒,“无端不造青云馆,太常卿有话不妨直说。”
“让宗正卿看出来了。”
魏不害没有尴尬,不再拐弯抹角说道:“宗正卿对国政有什么看法?”
“没有什么看法。”
刘受在酒气、药气渐融时撤去了炉火,反问道:“太常卿有什么看法?是认为英明神武的陛下归政好呢,还是认为天资卓越的上君该秉政下去?”
“这也是我正想问宗正卿的。”
“不好说。”刘受摇摇头道。
“其实,我们都能看得出来,陛下、上君,都是霸道的君主,不论是陛下顺利归政,或是上君始终秉政,都会事必躬亲。”魏不害无奈道。
大汉“共天下”的概念,正随着时间流逝、皇位更迭一点点的消失,如今开国功勋集团和宗室的没落,就是很好的说明。
三公之位,不再被列侯把持,在高祖皇帝时初代列侯索要的世代承袭的太常卿大夫之位,竟成了悬在所有列侯头上的利剑,皇帝想杀谁,就让谁登上太常卿位。
至于刘氏宗室,本是为了制衡开国功臣集团扶持起来的,在开国功臣集团不行时,自然也就不再为皇帝所需要。
从孝文帝时,就在着手削减宗室、诸侯王的藩国、力量,孝景帝的七国之乱,当今陛下的推恩令,这一步步,已经让宗室、诸侯王们没有还手之力。
淮南、衡山之反,便是诸侯王们的写照,也是宗室的悲哀。
陛下、上君的事必躬亲,终有一日,会让诸侯王、列侯封地从大汉版图上彻底消失。
“现今的朝局,无论陛下、上君谁胜谁负,都会不留余力的清算彼此的党羽,使大汉分崩离析。”
刘受听得分明,心中不禁一个激灵,“所以要有个折衷的办法,或是人,对吗?”
“嗯。”
魏不害点点头,笑道:“还要两方都能接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