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就是贝勒,大臣品级不会低于二品,真正的风水宝地,寸土寸金。
赵安起的很早,未想到了和府外却发现早就车水马龙,各色官轿、马车从胡同口一直排到大街拐角处,穿着各色补子的官员一边呵着白气,一边搓着手排成长队,只为向权倾朝野的和中堂递上自个的名帖。
有旗员,有汉官,不过品级大多不高,多是四品以下的。
和府门房这会就跟国际会议中心的前台接待点般忙的团团转,已经收下的官员名帖同礼单早就堆成了小山。
不过,真正能见到和珅的官员少之又少,因为排队的这帮官员逼格太低,他们甚至连和珅的大管家刘全都没资格见。
这些官员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大多就跟赶任务似的匆匆放下名帖、礼单就前往下一位中堂或部堂大人家。
“跑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正大光明跑,可以说眼下在京官员不是在“跑部”,就是等着别人来“跑部”,跟一场盛会似的连轴转。
必须要跑,大人们可能不知道你送的究竟是什么礼,也不知道你这人是谁,但肯定知道谁没送。
由于排队给和珅拜年的官员排出一里地,以致赵安等人不得不弃马步行,并没有被人认出来,毕竟站在寒风外同门房打交道的官员是没有资格参加除夕晚会和大朝会的,如此,自然不知道大清政坛已经升起的新星正与他们擦肩而过。
赵安肯定不可能同这些低品官员一样老实排队,带着徐霖他们硬是挤到门房那边,取出名帖就递到了“柜台”上:“劳驾,还请通禀一声,安徽”
没等赵安说完,维持秩序的一个内务府拜唐阿就不高兴的指着他道:“哪来的?懂不懂规矩,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去去去,到后面排队去!都跟你这样还不乱了套!”
没眼力界的原因是赵安穿的是便服,要不然单凭那根双眼花翎就能震住这拜唐阿。
“你凶什么凶,你知道我家大人是谁吗!”
见一个看门的这么嚣张,徐霖气上心头准备上前同人家理论一番。
赵安肯定要制止,宰相门前七品官,何况大过年的。
面上赔着笑将名帖递上,轻声道:“还请阁下通报一声,就说赵有禄拜见中堂大人!”
与之一同递上的是张一百两的银票,也就是俗称的门包。
搁地方知县门包价格不等,但起步是五两。
和珅是大清的二皇帝,他家的门包自然比知县多得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