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的“本土”商人垄断。
就此形成一个很奇特的局面,于“政治”上有发言权的安徽最大商贾势力是不在安徽的盐商,留在安徽的商贾势力倒是根正苗红的徽商,但他们在“政治”上没有发言权。
后者,就是赵安之前在藩司衙门二堂接见的那些商人、工坊主。
这些人由于同清廷没有直接关系于商业上很难做大,赵安以一省之长来扶持他们的话,假以时日就能将“徽商”这顶帽子重新拿回本土,也不用再受制那些在外的红顶“皇商”。
想要大力发展工商业扶持本地徽商势力,除政策上不遗余力支持外,“银行贷款”这一块也要跟上。
赵安花了三天时间调研清朝金融体制以及安徽本土金融结构,发现安徽的钱庄本身就是扬州大盐商产业的内部金融部门。
例如,扬州大盐商在安庆开设分号同时都会出钱投资开一家钱庄,既为自己的盐业贸易提供资金支持,也对外吸收官绅、商号的闲置资金,并向商家和个人提供贷款,收取利息。
这个模式本身没有毛病,唯一的缺陷就是徽商金融体系是建立在血缘和地缘关系之上,也就是兑换存取业务因为信任关系受到限制。
例如,一个商人在安庆将款项存入徽商钱庄,可以凭票据到徽商在汉口的联号或关系密切的钱庄取款。
但他无法在非安徽人开办的钱庄中取款,有点内部局域联网的意思,不像后世银行可以跨行存取。
这个支取业务的本质也是为徽商的大宗贸易服务,而不是一个为各行各业,为全民提供便捷金融服务的行业。
而金融,也是造反的利器!
造反也好,起义也好,说白了打的就是谁人多、钱多。
用钱庄来吸收社会资金用于造反启动金的同时,帮助赵安这位新任藩台有效化债,发展地方经济,同时把存款客户们也给绑定,无疑是个天才设想。
赵安想以咸丰行为基托打造出一个标准化、网络化的全国性金融体系,不管是谁,只要在咸丰行以及关联钱庄存了钱,天南地北都能取到钱。
或者说,打造一个钱庄联盟。
想要达成这个目标,咸丰行就得全面开花,不过目前咸丰行仅在扬州、安庆、江宁三地开设分行。
赵安前番写信给江苏巡抚福崧请求两省三布共建金融联网,江宁布政福昌没有意见,福崧那边目前还没有音讯过来。
如果福崧同意,这个计划就算初步成功,也能让咸丰行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