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厅?类似专门放映文艺电影或者R级电影那种?”格里皱眉道。
“差不多,英吉利有个picturehouse院线品牌,搞了个独立艺术影院,吸引了不少独立电影爱好观众人群,听说单厅上座率超过70%,
AMC可以筛选一些上座率不高的影院,专门设置会员订制试点,采购一些独立电影或者进口特色电影,或者扶持一些小众独立电影邀请导演或者主创举办一下讲座,包年会员可以无限制观看,重点是建立AMC的会员基础粘性体系,
虽然这类观众数量不会很多,但最少也有千万级体量,这些都是电影自身爱好者,通过包年会员来降低他们的观影成本,可以增加院线口碑和传播度。”王曜建议道。
“如果采用自有票务体系,那倒是很有价值。”格里沉吟了一下。
星巴克就是靠着高粘性的付费会员体系站稳脚跟的,所以格里在经营院线时也会受到影响,毕竟会员忠诚度是提高品牌价值的最大依仗,他接手院线以来也在着手建立会员体系,只不过之前碍于线下管理成本只能小范围尝试。
若是有线上票务+APP,在宣传和管理上就会省下大量冗余成本,可以尝试。
“AMC目前全美有350家影院,平均上座率在40%左右,理论上是可以拿出10%的影厅来支撑这个特色会员年费体系,不过短时间很难保证盈利,尤其是小众电影宣传亏损率很高,毕竟您也知道,现在什么人都能拍电影。”格里打趣道。
“当然,毕竟我也算是制片方嘛。”王曜呵呵一笑:“所以前期这部分的宣发成本可以由片方来承担。”
“一般有宣发预算的电影,都算不上独立电影吧。”格里哑然失笑。
独立电影作为商业电影的对立面,特点就是‘穷’,无明星、无强剧情冲突、选题冷门、无噱头。
一般都是众筹拍电影,而且一般电影表达也不会迎合主流市场和商业需求,说好听了是艺术表达,难听点儿就是主创自嗨。
不过偶尔也会冒出一些真正的天才或者鬼才来给主流电影当头一棒,比如李安和诺兰。
所以独立电影的特点就是关注忽略的群体或议题,虽然小众但一旦成功就会获得重视支持群体,这就是亚文化的小圈层效应。
“没关系,天火在亚洲多国都有扶持独立电影计划,今年预计预算2000万美刀扶持超过50部以上的电影,再加上其他国家的合作伙伴光是天火这边就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