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意思,要是换人可以,我得重新抽时间选人。”张一某皱眉道。
“那不行,你手里还有个《印象普陀》演出吧,等你弄完都年底了,再选再训岂不是又要拖一年开拍?你拍戏本来就磨叽。”张卫平直接反对。
“磨叽?”张一某闻言一怔。
“我懂你对艺术有追求,但咱们毕竟是要上市的,你看小炮,每年两部,有时候两年五部稳定输出,票房口碑都还可以,就算大导基本也平均每年一部.”张卫平抱怨道。
其实他对张一某过于苛责的‘文艺’态度早就有些不满了,这些年随着商业电影市场成熟,进口片的冲击,看着那些上亿甚至十几亿的票房成绩,他眼睛都绿了。
毕竟他可是守着张一某这座宝山,连冯小炮每年都能收获快十亿票房,他却因为张一某那些文青病每年收入不多就算了,有时候还入不敷出。
去年《三枪》虽然被骂爆了,但票房是赚钱的,这样触动了张卫平赚钱的野心。
他知道眼下是赚钱的最好时候了,时代变了,不是搞文艺的年代了,现在不捞钱等着以后再捞谁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尤其是新一代的导演们也都开始发力了。
张一某确实很稳,但不赚钱啊,两人因为这个问题也聊过几次,虽然都是不欢而散,但也没有红脸,可今天因为《22》和《唐震》两部可能票房过7亿的成绩影响,加上《山楂》亏损的压力,导致张卫平心态有些爆炸。
“停停停,你是说我耽误你赚钱了?”张一某脸色一沉。
“卫平不是这个意思应该。”曹华见状连忙当和事老。
“不,我就是这个意思,某子,你是公司的台柱子,不能只站在导演的角度思考问题,你看今年多少家公司上市,他们拿了更多钱,能拍多少片子?
观众都是随波逐流的,你是有名望,但时间太长没有作品出来大家也会把你忘了,今年院线最少上映五百部电影,明年可能更多,再不着急,你能保证自己不被替代?”张卫平借着火说道。
“拍得多有什么用,只要作品足够好观众是不会忘记的,你多虑了,至于赚钱,我也没拦着你投资其他人的电影吧?”张一某沉声道。
“公司80%的资金都压在你身上,你也不想想你这么多年浪费了多少钱,你就从来不考虑成本问题,就像这次《山楂》明明两千万就能搞定,最后拍到了7000万.”张卫平语气不悦。
“停,预算超的时候怎么不说?现在票房收不回来,是我的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