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剧/网大的概念诞生比较早,千禧年前沪戏某论文中第一次提及影视与互联网的联合趋势。
后来土豆、忧酷等视频平台出现后,创作者们有了一个集中展现的平台,衍生了初代《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后来被陈大导告了之后,但却加速了网剧行业推动。
去年忧酷出品的《嘻哈四重奏》算是互联网平台对于影视行业的第一波试水,所以今年才会有筷子兄第他们参加的‘11度青春’活动。
网大发展要更晚一些,一直到14年奇异果推出第一批线上分佣式网大电影后,这个行业才正式开启。
其实在此之前,国内一般将这种以来互联网平台超小规模投资的视频叫做微电影。
客观意义上,网剧行业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平台扶持,二是商业化,而眼下,距离最愿意扶持网剧的奇异果平台还有一个月才到公测时间,至于商业化更是遥遥无期。
网大这个类目,甚至十几年后也受到了多方影响阻隔,当时徐征想要借助平台做线上数字电影放映,差点儿被弄死。
但跟东方馨合作有一个好处,就是对方的制作成本趋近于无,她的公司是按分钟拿补贴的,所以收益固定,但想要突破盈利上限不可能,只能通过不断压缩人力成本提升利润。
因此她的东飞影业养了一大群影视制作相关的员工,不说全是人才,其中肯定有不少潜力股。
王曜与她合作,提供符合眼下对应受众的剧本,东方馨负责拍摄,补贴一样拿,但同时还有机会卖到互联网平台或者拉到广告赞助。
再不济,就当是给演员刷眼熟了。
这个模式参考了奈飞网剧路线,2012年奈飞第一部试水作通过与电视台共摊风险,自己掌握线上流媒体版权打开了网剧时代。
但奈飞当时一出手就是单集十几万美刀的精品制作,而且主打的是吸引付费用户,王曜现在直接借助下沉地方卫视和低成本制作,同样能够吸引到目标用户。
理论上来说,有东方馨的制作优势,只要题材符合线下观众喜好,成本不要太高,初期是可以养活起网剧这个行业的收支平衡。
攒下一批有价值的IP后,等网媒平台开始争夺资源就可以躺着赚钱了。
东方馨听了王曜的介绍后,对网剧/网大十分感兴趣,本来她每年就要拍摄那么多作品,拍什么都是拍,为什么不试试一鱼多吃呢?
“但有个问题,我们公司现在只在悬疑和乡土剧两个种类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