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杨鸣来到荣市。
飞机落地,老五和刘志学在机场接他。
蔡锋跟在杨鸣身后,拎着行李箱。
这次他是以保镖身份过来的。
车开出机场,往海边去。
路上,老五说:“鸣哥,渔船刚到,正好让你看看。”
“嗯。”杨鸣点头,看着窗外。
荣市的街道,干净整洁,海滨城市的气息很重。
空气里有海水的咸味。
车开了四十多分钟,到了码头。
一艘渔船停在那里,五十多米长,船体刷着深蓝色的漆。
甲板上有几个工人在检查设备。
“这船多少钱?”杨鸣问。
“一千二百万。”刘志学说,“二手的,但保养得很好,能跑远洋。”
杨鸣点头,上船。
船舱里很宽敞,驾驶舱设备齐全,雷达、导航、通讯系统都是新的。
船长是老五找的,五十多岁,跑了三十年船。
“老板。”船长点头打招呼。
“辛苦了。”老五说,“带我们出去转转?”
“没问题。”
船启动,缓缓驶离码头。
海风吹过来,带着腥味。
杨鸣、老五、刘志学、蔡锋四人站在甲板上。
船越开越远,岸边的建筑物越来越小。
海很平静,天很蓝,白色的海鸥在船后盘旋。
杨鸣点了根烟,靠着栏杆。
“感觉怎么样?”他问老五。
“还行。”老五说,“比之前好多了。”
“业务呢?”
老五想了想:“港口和水产那块,现在每个月稳定在八百万左右的流水,净利润大概两百万。”
“夜场那边,两家加起来,月流水三百多万,利润六七十万。”
“渔船这块刚起步,还在投入阶段,暂时没盈利。”
杨鸣算了算:“一个月净利润接近三百万?”
“差不多。”老五点头。
杨鸣问:“渔船那块,计划怎么弄?”
“阿志的想法是买三到五艘。”老五说,“自己打捞,控制上游,利润能高一些。另外,有些货可以走韩国,那边批发价高。”
刘志学站在旁边,听到这话,立刻说:“荣市离韩国很近,坐船三四个小时就到仁川。海鲜走那边,利润能高百分之三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