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宏伟太空计划,有不小的挑战,但我们有能力也有决心,将‘凌霄星城’从计划蓝图变为现实。”陆安环视在场团队成员,自信而从容的说道。
过了片刻,他果断拍板。
“各部门依据该计划第一阶段目标,细化方案,启动前期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
在场的人纷纷点头,能够参与到这样足以载入人类史册的伟大计划中来,就足以让他们兴奋异常。
陆安执掌下的星界动力航天,效率非常之高。
仅两天过后,星界动力航天以一份措辞宏大但细节克制的新闻稿,正式向全世界公布了“凌霄星城”计划,成为了2018年新开年世界头版头条第一弹。
消息一出,全球轰动,全球航天界、科技界更是炸开了锅似的,不可置信。
外界看着星界动力航天公布的计划,仿佛是在看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太空巨构。
总质量值:>5000吨级,包含各舱段、桁架、推进剂、初始载荷。
常驻人员:50人,可短期扩容至200人。
设计寿命:>30年,通过模块化更换和升级,可无限延长。
轨道高度:~400公里,近地轨道,可根据任务调整。
轨道倾角:~42度,兼顾全球覆盖与发射便利性。
其建造策略依靠“星箭一号”高频率发射,把在地面预制好的大型舱段、桁架结构、设备分批运送至预订轨道,由航天员和人形机器人团队在轨组装。
人形机器人必然会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一些危险的太空作业活动会交给机器人去执行。
一来是成本低,人形机器人再昂贵也比一套航天服要便宜得多。
二来是更安全,能更好的避免人类航天员在太空出现安全事故的风险。
当然,人类航天员也会参与其中,不能因为有了机器人,人类自身就什么都不用做,万一出现机器人用不了的意外场景,到时候还是的需要人亲自上,所以必要的技能,人还是要掌握的。
只不过有了人形机器人的辅助,可以减少人类航天员的出勤频率,频率降低了,出事故的概率当然也会跟着降低,安全系数当然也就提高了。
根据星界动力航天公布的“凌霄星城”第一阶段目标实现后,其总投资规模预估在6000亿元人民币左右。
国际空间站作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产物,其总的投资规模达到了惊人的1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