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和周砚的想法倒是不谋而合。
“油布只是权宜之计,到了雨水更大的夏天,恐怕还是顶不住,我看还是把那面墙夯起来,再对老房子进行加固,这样靠谱一些。”周砚摇头,问道:“夯一面土墙要花多少钱?加上加固那些,总体算下来要花多少?”
“土墙简单的很,就是费时费力,我们家不缺人手,一面墙,三个半天工就能搞定。加固就带点技术活了,到时候喊王木匠过来指点一下,主要就是用木头和木板来做支撑,成本主要在木头和木板上面,同样花不了多少钱。”老周同志说道:“说白了,老表要是没有去世,他手脚那么勤快,这房子都塌不了,也不会塌了这么久都没有修起来。”
“我们之前走动的不多,不晓得他们家这个情况。也想不到他那些子侄这个德行,欺负到孤寡老人和娃娃身上去!”
“我跟你大爷他们已经说过了,等和你姨婆那边说定了,随时喊他们来帮忙就行。”
“挺好,那这事就有着落了,回头我也去帮忙搬砖。”周砚点头,没想到老周同志背着他做了这么多事,几兄弟一条心,村里有点啥事还真不被他们放在眼里。
来福和孙老太不容易,既然是亲戚,又是饭店重要的供应商,周砚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吃面的客人陆续来了,饭店很快便忙碌了起来。
辉辉现在不光是烧火工,还负责煮面、调味、舀浇头。
周砚负责做拉面,以及对辉辉调配的面条进行品控。
刀工稳定进步,煮面的功夫倒是大有长进,已经能够煮出软硬适中,筋道爽滑的面条,给他分担了不少工作量。
“小叔,那我去上学了。”辉辉又装了一小罐酸萝卜,笑着和周砚打了个招呼,背着书包小跑着出门去了。
他现在每天把时间控制在上课前十五分钟再出门,一路小跑着去学校,早读课不上,刚好能赶上正课。
虽然成绩依然稳定,但至少没耽误在饭店干活。
这孩子性格挺好的,情绪稳定,干活勤快,在厨房呆了一个多月,手脚已经相当麻利,以后肯定是个干活的好手。
听赵红嫂子说,现在大爷家的猪草,都是辉辉每天晚上回去切的。
也不用铡刀,拿把菜刀一点点切,能切上两个小时不休息。
难怪他最近直刀法提升明显,回家偷偷练呢。
忙碌了一早上,卤肉出锅,黄兵戴着帽子,骑着他的小摩托来了。
“嬢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