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就得往长远了考虑。
卤味品类可多着呢,卤鸭货、卤鸡货、卤鹅、卤猪蹄、卤猪头、卤牛肉、卤肉……
素菜也能卤,藕、笋、豆皮、豆干……
都是可以拓展的。
哪怕只卖其中几样,卖得好,一百斤都不嫌多。
这锅要是买小了,后边不光要换锅,配套的灶那些都得换。
周砚把锅绑在自行车后座,回去路上顺路找来泥瓦匠,让他们今天就来按照锅的尺寸弄了个专用的土灶。
他也考虑过用蜂窝煤炉,省钱省事,但因为火力不好控制被他放弃。
这里外一下就花出去三十六块二毛,这还没算煮卤水要加的那些骨头、土鸡。
搞卤味,前期投资真不小。
物资匮乏的年代,地里种的出来的东西不值钱,但工业制品却不便宜。
质疑小周,理解小周,成为小周。
“真要搞卤味啊?你奶奶的卤水答应给你了?”赵嬢嬢看着瓦工砌灶,向周砚问道。
“老卤水老太太才不舍得给我呢,不过她答应要教我煮卤水、养卤水,还有怎么卤牛肉那些。”周砚帮忙搬砖赶进度,随口应道。
赵嬢嬢带着几分感慨道:“你奶奶做的卤味,在苏稽那是一等一的好吃,国营饭店都没得那个味。前两年赶场的时候,不止一个人来问她还卖不卖卤牛肉、卤猪头,你要能学会,买的人肯定不少。”
“你们说的是以前在石板桥头树下卖卤牛肉、卤猪头的那个张嬢嬢吗?”瓦工张师傅停下手里的动作,回头笑问道。
“对,那就是我老娘。”赵铁英笑点头,“张师也吃过啊?”
川渝这边,喊手艺人和工匠一般是姓后边跟个师字,亲切又带着几分尊重。
“我半大小伙的时候,老汉三天两头带我去买她做的卤猪头肉和卤牛杂来下酒,味道太巴适了,我到现在都记得。”张师咂嘴,带着几分怀念的神情,“特别是卤猪耳朵,软软糯糯又带点脆骨的弹牙,卤香浓郁,吃起来味道简直不摆了,想起来都流口水。”
“师父,真有那么好吃啊?”徒弟咽着口水问道。
“你晓得个锤子,当初这张记卤味做出好大名声,不光是苏稽,嘉州都有人专程跑来买回去吃,嘉州还有饭店直接来拿货回去卖的,生意好的批爆。”张师笑了笑,又看着赵铁英和周砚问道:“为啥子后来不卖了呢?现在不是开放个体户了吗?”
“我老娘都七十五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