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岸上的这些老百姓,根本没给李暄作恶,毁坏个人名声的机会。
他们围着李暄,一声声赞颂他的伟大。
是他让朝廷有了钱,百姓才能安心休养生息,不用为朝堂上那些士大夫伟大的目标加砖添瓦。
他还给大明的老百姓心里立了一个道德标杆。
如果一个官,为了高官厚禄,连养育的恩都忘了,那这就一定不是个好官。
“李大人!”
“李大人!!”
围上来的老百姓越来越多,有点要把一整个秦淮河岸给站满的意思。
不管往哪个方向看,看见的都是笑脸和感恩的眼神,还有探着打招呼的黑手。
这时候,其实换成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官员,都一定会笑的嘴合不拢。
民心可用。
这一张张笑脸,还有感恩的眼神,就是自己在朝堂上进步的青云路啊!
但李暄却在这待的如芒在背。
那么多老百姓高喊着的感激,也只是让他的心里很不爽,死死咬着后槽牙。
这他妈!
到底是什么情况!
不应该啊!
他才不信,他的名声和事迹会传的这么快。
这可是大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连个报纸啥的都没有。
庙堂之远和百姓之间,隔着十万八千里!
百姓的消息渠道就不可能这么灵通!
半晌,李暄眼珠子转了转,有点明白过味来了。
“一定是有人搞鬼,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搞鬼!推波助澜!”
“这是要害死我!”
猜到些许端倪,李暄立刻打消了再继续毁坏名声的想法。
反正想毁,看今天这个架势,那些个百姓恨不得把手都甩断,就为了想让他看见。
这么热情,他就是想毁都毁不了。
得回去,查一查,是谁在背后搞鬼!
想到这,李暄起来要走。
然而很多百姓却挽留他。
“大人,您要走啊。”
“大人!再多留一阵子吧,让我们好好看看您。”
“李大人,都来秦淮河了,怎么能不去那船上玩一趟,您的花销,今天我们这些人全包了!”
不少商人踮着脚尖,手指着花船,争抢着跟李暄拉近关系。
李暄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看过去。
船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