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叫,“太子兴代立,其母为太后。”
“太后自未为婴齐姬时,尝与霸陵人安国少季通……”
“王年少,太后中国人也,尝与安国少季通,其使复私焉。”
“国人颇知之,多不附太后。”
这些只是史书上的冰山一角。
至于为什么汉使那么不受待见?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部分汉使是编外汉使。
不问出身,想去出使朝廷就派你去。
正式的汉使都那么嚣张。
那些编外汉使能整出什么幺蛾子还用说吗?
当然,汉使也的确有汉使狂妄的资本。
早在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战争中就打下了基础。
正如《汉武大帝》开幕词所说的那般: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正因为汉使“名声在外”,所有新罗人这边对汉人的态度也很不友好。
昔于老深吸一口气,声音悲怆而决绝:
“大王!今日彼索臣头,明日便可索王之位!”
“您是愿忍气吞声,在这金城王宫中。”
“做一个时刻看汉人脸色、仰其鼻息之愧儡王。”
“还是愿挺直脊梁,做一位护佑臣民、保有尊严之新罗真主?!”
助贲尼师今被昔于老一番话说得心潮澎湃,面色变幻不定。
他沉默良久,殿内只闻其粗重的呼吸声。
最终,他长叹一声,忧虑道:
“卿之言,如雷贯耳,本王岂愿受此屈辱?”
“然……汉军之强,卿亦亲见。”
“野战一触即溃,如今围城,如之奈何?”
昔于老见大王心动,立刻献计:
“大王!汉军虽锐,然其弊亦显!”
“彼远道而来,补给线长,全赖海运及我新罗供给。”
“如今既已翻脸,其粮道已断!”
“更紧要者,”他指向殿外隐约可见的阴沉天空。
“时已深秋,寒冬转瞬即至!”
“我新罗之冬,苦寒尤胜辽东!”
“只要我等坚壁清野,将城外粮草尽数焚毁或运入城中,军民一心。”
“凭金城之固,全力坚守!”
“待大雪封山,海路难行。”
“汉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