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其才,不疑不忌。”
刘备微微点头,脸上总算露出一抹笑意。
“这倒是有些见地。”
“所以老臣以为,”李翊趁热打铁,“太子习武强身即可,不必强求成为万人敌。”
“为君者,真正的万人敌,在这里。”
他指了指自己的头,又指了指心口。
刘备终于露出了真心的笑容:
“子玉总是能说服朕。”
傍晚时分,刘备在寝宫中召见刘禅。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在父子二人身上洒下金色的光斑。
“阿斗,今日父皇对你发火,你可怨恨?”
刘备温和地问道。
刘禅跪坐在父亲榻前:
“……儿臣不敢。”
“父皇教诲的是,儿臣不该顶撞父皇。”
刘备示意儿子坐近些:
“你那个问题,朕思考了整整一个下午。”
刘禅惊讶地抬头。
“习武有什么用?”
刘备缓缓道,“朕年轻时,以为武艺高强就能平定天下。”
“后来才明白,真正的强者。”
“不是力能扛鼎的项羽,而是善于将将的高祖皇帝。”
“父皇……”
“但是,”刘备话锋一转,“为君者也不能全然不知兵,你可知为何?”
刘禅思索片刻:
“若不知兵,则难辨将才之优劣?”
“不错。”
刘备欣慰地点头,“朕让你习武,不是要你亲自上阵杀敌,而是要你懂得将士的辛苦。”
“明白战争的残酷。”
“如此,才不会轻启战端,也不会随意牺牲将士的性命。”
“你看你相父,人人都谓你相父是军神。”
“可你相父总是在避战,总是反对轻启战端。”
“好比两年前的鲜卑之乱,你相父就非常反对大规模起兵征讨。”
“因为他知道,战争一起,受苦的永远是老百姓。”
刘禅郑重地行礼:
“儿臣明白了。”
刘备从枕边取出一卷书:
“这是朕这些日子卧病在床,写下的《为君要略》。”
“其中记载了朕与朝中各位老臣相处的经验,还有用兵、治国的体会。”
“你拿回去好好研读。”
刘禅双手接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