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险,粮食运送不易。”
“待齐军粮草断绝,则不战自退矣。”
曹叡沉思片刻,终于点头:
“拟诏,命邓艾即日率部驰援汉中,务必守住阳平关!”
……
话分两头,
却说诸葛亮的南征大军,靠着一帮忠志之士的凿山开路,成功穿越了子午谷的险隘。
这条古道蜿蜒于秦岭之中,两侧峭壁如削。
谷底水流湍急,本是兵家险地,丞相却偏要行此奇策。
这一切都是为了瞒天过海,避免与魏军在山道死磕。
因为伐魏比起伐吴其实难度是要高上不少的。
吴国最多就是有一条长江天险,而汉军在李翊的主持下,水军一直不弱。
而且只要过了长江,汉军强大的骑兵部队,便可一马平川,横扫吴地。
但蜀地不同,除了成都平原外,其余地势大多是崇山峻岭。
骑兵根本发挥不了太大作用。
并且由于山势险峻,粮草运输也是一个巨大问题。
大军行至半途,诸葛亮坐于四轮车上,远眺前方云雾缭绕的山峦。
参军杨仪驱马近前,低声道:
“丞相,子午谷险峻,魏军断难料到我军会从此处进军。”
“只是将士们连日跋涉,已显疲态。”
诸葛亮轻摇羽扇,目光深邃:
“……威公不必忧虑。”
“汉中太守吕乂为人谨慎,必重兵布防于祁山一线。”
“我军出其不意,直取汉中。”
“则成都震动,两川可图。”
他略作停顿,又道:
“只是先锋人选,需得慎重。”
“此战关系重大,非智勇双全者不能当此重任。”
杨仪道:
“魏延将军倒是屡次请战,说是愿领精兵五千担任先锋。”
诸葛亮微微摇头:
“……文长勇猛,然性子急躁。”
“此次奇袭,需稳中求胜。”
他目光扫过身后将领,“我意已决,命赵云将军为先锋。”
此言一出,众将皆惊。
赵云虽威名赫赫,毕竟年逾七十。
魏延当即谏道:
“……丞相,子龙将军老矣,何不遣年轻将领为先锋?”
诸葛亮羽扇轻抬,止住众人议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