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受命镇守关中,无诏岂可擅离?”
诸葛亮取出一封文书:
“亮已拟好奏表,请调伯言回京述职。”
“此番回去,需联络李相、士元等老臣,稳住朝局。”
陆逊沉吟片刻:
“都督所虑极是。”
“然若逊离去,关中防务……”
“亮自有安排。”
诸葛亮叹道,“伐魏之机稍纵即逝,然若朝中生变,纵得关中亦无益。”
次日,陆逊携文书启程。
临行前,诸葛亮密嘱:
“若见李相,可直言关中军情紧急。”、
“伐魏之机,稍纵即逝。”
“需朝廷早定大计。”
与此同时,
洛阳相府内,李翊正批阅各地奏章。
烛火摇曳,映照着他日渐憔悴的面容。
“相爷,已过三更,该歇息了。”
老仆轻声提醒。
李翊揉揉额角:“还有几份军报,看完便歇。”
正此时,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
陈府管家踉跄而入,伏地痛哭:
“相爷!我家主公……于三更时分……薨了!”
李翊手中朱笔坠地,溅起点点墨痕。
他怔怔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良久方长叹一声:
“元龙……去矣……。”
他起身至窗前,忆起昨日还与陈登商议伐魏之具体事宜。
不想今夜已成永诀。
“备车,去陈府。”
李翊沉声吩咐,又对侍卫道,“速报东宫,但切记莫惊动陛下。”
陈府内外已挂起白幡,哀声不绝。
李翊步入灵堂,见陈登安详卧于棺中,仿佛沉睡。
陈夫人泣不成声,递上一封遗书:
“此乃夫君临终前所书,嘱妾身交与相爷。”
李翊展信观之,正是陈登笔迹,其书略曰:
“遗书致李翊贤弟”
“翊弟如晤:”
“登白首顿首,知天命已至矣。”
“烛影摇窗,药炉烟冷。”
“半生戎马倏忽如昨,独忆与兄徐州击鲙之时,广陵观潮之夜,淮南并辔之秋,今竟成隔世之谈。”
“悲夫!铜雀台畔骨未寒,邙山陵下土已新。”
“惟以残躯作书,托肺腑于知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