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羽扇轻停,目光如炬:
“司马懿多谋善欺,最善伪装。”
“如今其病情究竟如何,尚不可尽知也。”
他沉思片刻,忽道:
“取笔墨来。”
左右奉上文房四宝,诸葛亮挥毫泼墨,笔走龙蛇。
写毕,将信装入锦囊,吩咐道:
“遣使送往魏营,务必当面交与司马懿。”
李严劝道:
“大都督,司马懿老奸巨猾,此信恐难奏效。”
诸葛亮轻挥羽扇,轻叹:
“人皆有痛处,司马懿之痛,在家族旧恨。”
“我此番攻心,或可试出其虚实。”
魏军大帐内,司马懿刚服下猛药,勉强支撑着批阅军报。
忽报汉使求见。
司马昭怒道:
“两军交战,齐使此时前来,必是诸葛亮诡计。”
“父亲不必接见。”
司马懿摇头:
“诸葛孔明遣使,必有深意。”
“宣。”
汉使入帐,奉上锦囊:
“此乃我家诸葛都督亲笔书信,命小人当面呈交司马丞相。”
司马昭欲接,使者却道:
“都督有命,需丞相亲启。”
帐中诸将皆劝司马懿勿看,恐信中藏有毒计。
司马懿冷笑:
“诸葛村夫,岂会用此下作手段?”
遂亲手接过锦囊。
拆开信件,只见纸上墨迹淋漓,开头尚是寻常问候之语。
然而越往后读,司马懿的脸色越发苍白。
信中提及当年李翊屠灭司马一族之惨状。
详述了司马懿如何狼狈逃窜,家族尽灭之痛。
其书略曰:
“仲达丞相钧鉴:”
“寒关陇而望洛水,忽忆建安旧年。”
“河内司马,冠缨七世。”
“然李相爷一炬焚庭,族众星散。”
“公独缁衣跣足,遁走京畿。”
“其时烟尘蔽日,公仓皇回顾,祖祠倾颓,岂非天命示警耶?”
“二十载风云激荡,公潜身蜀地,昼耕剑南,夜泣锦江。”
“尝闻公结连南蛮,暗铸兵甲。”
“然汉中屡出岐山,终困于陈仓道险。”
“永安宫前誓师,竟挫于成都城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