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逊此言大善!孤这就修书一封。”
当即唤来文房四宝,刘理亲笔书信。
写至动情处,竟真个落下泪来,滴在纸上。
又唤来刚出生不久,年仅三岁的世子刘曦。
手把手教其画了一幅《祖孙嬉戏图》。
把刘备陪伴孙子的景象画出,稚拙笔触更显真挚。
诸葛均观之,忍不住赞叹道:
“陛下见信,必动舐犊之情。”
陈泰却道:
“仅凭书信恐还不够。”
“殿下当连续七日,每日遣使送信。”
“第七日再上表请辞王位,求为庶人,回京侍疾。”
刘理蹙眉:
“若父皇准奏,却该如何?”
诸葛恪笑道:
“陛下若准,殿下便得自由身。”
“若不准,亦显慈爱之心。”
“无论如何,殿下孝名已传天下,便是李相也不好阻拦。”
“毕竟我圣朝,向来是以孝治天下。”
计议已定,越王府立即忙碌起来。
每日快马奔赴洛阳,送去刘理亲笔问安信及越地珍稀药材。
……
洛阳深宫,药香袅袅。
刘备虽卧病榻,然在华佗精心调治下,气色渐见好转。
这日午后,
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洒在暖阁之中。
“父皇,该进药了。”
刘禅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碗汤药,跪坐榻前。
自那日李翊劝谏后,太子便日夜侍奉在侧,不曾稍离。
甚至不回东宫,直接住在了寝宫旁。
刘备勉力支起身子,看着儿子细心吹凉汤药的模样,眼中泛起慈爱之色:
“阿斗近日辛苦矣。”
正如朝中传闻的那样,刘备越到晚年,越发重视亲情。
因为人一旦老了,就会对死亡产生一种潜意识的恐惧。
所以比起雄心壮志,他便更关心身边的人。
刘禅恭敬奉上药碗:
“……此乃人子本分。”
“儿臣往日愚钝,未尽孝道。”
“今乃知‘树欲静而风不止’之痛。”
刘备饮罢汤药,忽道:
“昨日梦汝祖父,犹记少时织席贩履之事。”
“如今贵为天子,反觉彼时安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