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值得注意的点是:
“十余万”是总兵力,并非是指常备军。
就好比如今的汉朝,全国的常备军在五十万人左右。
但并不代表汉朝只能动员五十万人。
史书的写作习惯,写谁谁拥百万之众,或者哪个游牧控弦十万。
那都是写他的战争潜力。
即其可能动员出来的军事力量。
而并非是其真的随时都能拉出这么多兵马来。
轲比能所部虽强,但常备兵马,现在也就四五万人左右。
不过这四五万都是骑兵,且是骑射兵。
得益于草原游牧的全民皆兵模式,其机动性极强,善于作战拉扯。
他们平时放牧,战时上马即为战士。
而如今轲比能的势力范围其实也不小:
他统一了鲜卑中部和西部的大部分部落,其势力范围大致在今天的山西、河北北部一直到内蒙古中部一带。
能从如此广阔的地域和人口中征调兵力,达到十万骑兵级别是可信的。
并非完全是史书夸张写法。
而正因为有着如此强大的战争潜力,才让轲比能不甘心一直受制于汉人。
因为在他看来,汉人狡猾。
鲜卑人不论做什么生意,都是赢不了汉人的。
最终,只会被汉人赚走他们的血汗钱。
“昔冒顿单于以鸣镝训士,令出必行,方有漠北霸业。”
轲比能缓声开口,环视众将,沉声说道:
“今我欲效古法,练就铁骑,诸将以为如何?”
大将慕容铁勒拱手曰:
“单于英明!然冒顿之法极其严苛,恐士卒难忍。”
轲比能闻言大笑:
“欲成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传令:闻金鼓而不进者斩,闻号角而不退者斩,阵列不齐者鞭五十!”
训练初日,
轲比能命士卒以木为马,以草为人,习冲锋阵型。
时有百夫长秃发兀术指挥失当,阵型紊乱。
轲比能竟亲自执鞭,当众鞭之五十,血染战袍。
兀术咬牙受刑,未发一声。
“好汉子!”
轲比能掷鞭于地,“今受刑而不呻,他日陷阵必不惧死。”
“升兀术为千夫长,赐良马十匹!”
众将士见状,既畏其威,又服其赏,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