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们实在不想再要第二个“河南”了。
并且,
河南民生凋敝,但毕竟毗邻京畿。
有着超然的战略地位与政治地位。
所以国家倾斜资源扶持此地,大家都没什么问题。
更别提河南士人本就是朝中代表。
可江南不同,
一旦重振了江南,那不等于要让江南士人在朝中抢走他们的话语权吗?
利益蛋糕已经瓜分的差不多了,大臣们实在不想有新的玩家继续进来。
故面对江南凋敝问题,
朝中大臣们都选择了消极态度。
他们不希望江南崛起,更不希望江南的新贵们崛起。
但刘备作为皇帝,肯定是希望南北势力能够均衡的。
让北方势力过于强大,于皇权是不利的。
于是,刘备转向袁胤,问道:
“国舅掌邦计,果真别无他法否?”
袁胤额间沁汗,象牙笏板微微颤抖:
“去岁至今,已从河北、青徐调粮二百五十万石。”
“山西饿殍之事确非虚言。”
“若再调粮,恐生民变……”
孙乾无奈叹息:
“我等对江南百姓的遭遇,感到十分遗憾与同情。”
“可我想,臣等无法对江南之民提供任何帮助。”
言至此处,已是声带哽咽。
御座上的五指缓缓收拢,青龙纹样的袖缘微微颤动,然后是一声长叹:
“早朕知战事耗费颇巨,却未料至此。”
“果然应了孙子兵法:”
“兵之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二十万大军的征伐战事,对民力、国力的损伤还是远超刘备的预期。
也难怪当初李翊会对伐吴态度慎之又慎。
不过好在,战事的结果是好的,没有徒劳无功。
否则来年再征,对百姓又是一场劫难。
面对刘备的叹息,羊衜冷笑出声:
“若南征未发二十万大军,何至如此困窘!”
话落。目光似无意扫过文臣首列。
这话显然是冲着内阁首相李翊去的,他剑眉陡立,犀带撞得玉阶铿然作响。
“羊公!尔是质疑老夫南征的方略调度么?”
“下官不敢。”
羊衜躬身却不让辞,“只是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