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官员纷纷出列反对。
“大王,吴国存亡,与我何干?”
“何必为他们流血?”
“是啊,刘备伐吴,正可削弱他的兵力,我们何必插手?”
然而,以曹氏宗亲及颍川、中原迁入蜀地的官员却持不同意见。
“大王,吴国若灭,刘备必全力攻我!”
“吴国乃我东翼屏障,不可不救!”
这些外来官员深知,若曹魏不助吴,待吴国覆灭。
他们这些“外来者”必遭益州本土势力清算。
所以不论如何,他们都必须支援吴国。
就在争论不休之际,南中急报传来——司马懿遣使送信!
曹丕展开司马懿的信,细细阅读。
原来,司马懿虽在南中平叛,却一直关注着天下局势。
他在闻得汉人有意兴兵伐吴的消息时,在信中力劝曹丕支援吴国。
并详细分析了吴魏联盟的战略意义。
其书略曰:
“臣懿叩首再拜大王殿下:”
“臣奉王命,南征蛮夷。”
“赖大王威德,将士用命,今南中已定,诸部慑服。”
“蛮王孟获,桀骜难驯,然经臣用计,已令其归心。”
“今表为平南中郎将,使统蛮部,以蛮制蛮。”
“自此南疆可保十年无虞,愿大王勿忧。”
“臣虽远在南荒,然中原之事,未尝一日不系于心。”
“近闻洛阳有伐吴之意,吴使或将至成都求援。”
“朝中必有短视之臣,以‘吴亡无碍’说惑王听。”
“此辈多怀私心,或欲待吴灭而售主求荣。”
“以大王为阶,自谋富贵。”
“若吴国倾覆,彼辈必劝王降齐,届时大王欲为安乐公而不可得矣!”
“昔先王操,与刘备争衡中原。”
“虽屡挫而志不衰,方有今日之蜀魏基业。”
“若当时稍存迟疑,焉得今日天府之国乎?”
“今吴魏唇齿,吴存则魏安,吴亡则魏危。”
“愿大王效先王之刚毅,拒群小之谗言。”
“若朝议难决,可先赐吴蜀锦、霜糖以示盟好。”
“臣八月底必星夜归成都,为王画策。”
“南中暑湿,惟愿大王珍摄圣体,勿过嗜甘味。”
“臣懿顿首再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