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张紘闭了闭眼:
“后来陈元龙入驻广陵,与袁术大交兵。”
“老夫再度南逃,最终落脚于交州。”
他摩挲着案上茶杯,“这一停,就是二十年。”
后面陈登入广陵,威胁袁术侧翼,则完全是李翊到来后的连锁反应了。
使得这位江东二张,与张昭齐名的大才并未被东吴所用。
“先生可曾想过回返中原?”诸葛亮问。
张紘摇头,叹气道:
“故园早成焦土,况吾家业已在交州。”
“子女亦在此地成家立业,安忍离去?”
“倒是先生——”
他抬眼,“听闻李相爷已重整徐州,百万流民归乡。”
“先生既为徐州旧人,是否也……?”
“李相……”
诸葛亮轻轻咀嚼这个称呼,忽而一笑。
“确是人杰。”
“无他辅佐陛下,汉室难有三兴之机。”
他起身行至窗前,望向北方星空:
“但正因如此,亮更需在州有所作为。”
夜风吹散了他的低语:
“总要有人……为朝廷守住这南海门户。”
“对了,先生今年贵庚?”
诸葛亮心血来潮,又问及一个自己好奇许久,但之前都没机会问的问题。
张紘多大了。
“老夫今岁花甲矣。”
诸葛亮闻言,眉梢微扬:
“先生已届耳顺之年?”
他细观张紘面容,“观先生目明体健,竟似知天命之龄。”
这便是困扰诸葛亮的问题。
这张紘须发皆白,按理说年纪应当不小了。
可精神状态却极好,完全不像已经年满六十的人。
张紘抚须而笑,眼角皱纹舒展如菊:
“许是交州水土养人吧……”
“合浦渔夫,八十尚能搏浪。”
“郁林樵叟,七十犹可攀崖。”
“此地产益智仁、巴戟天,村野老农随手采撷。”
“据说都是延年益寿的良药。”
诸葛亮羽扇轻摇,自嘲说道:
“既如此,亮他日致仕,当来交州结庐。”
“日日饮椰汁、啖龙眼,或可偷得彭祖八百之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