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甚至是算计。
他只是将自己的见解与本心,在父亲面前毫不遮掩的展现出来罢了。
这种思辨精神,是李翊非常欣赏他的点。
光凭这一点,李翊就已经不需要再教他更多现代人的思想了。
因为现代人的思想放在古代,有时候反而是“糟粕”。
所以李翊渐渐活得像个古人。
他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去读图书典籍。
读得经典越多,越让他对古人的看法有所改观。
因为他惊讶的发现,
那些实用的事物道理,古人不仅明白,而且都讲的很清楚了。
只是很多人听不进去罢了。
包括阿若之事,同样的知识,随着李治年龄的增长。
李翊相信他会有不同的感悟的。
毕竟才八岁就能够引经据典,看到阿若背后的司马氏,将其与齐国的经典联系在一起。
将来一定能够看到更加深层的一面。
临去睡觉前,袁莹忍不住凑到书房窗前再去看一眼儿子。
时月色满庭,映得窗棂间李治读书的剪影愈显清峻。
这么晚了,李治依然没有睡觉,而是选择继续读书。
都是李翊推荐给他看的书。
望着儿子奋发图强的样子,袁莹又辛酸,又有些无奈。
注目良久,忍不住向李翊感慨道,“夫君有一句话说的很对。”
“这孩子真的很有傲骨。”
……
次日卯时三刻,东方未晞,庭中寒露犹重。
李治虽夜读至三更,仍强撑倦体,整衣冠而出。
但见其双目微赤,面色青白,却步履不乱。
转过回廊,忽瞧见父亲已负手立于院中古柏之下,在正那里看松。
李翊身着素色常服,腰间缠着玉带,足下纹靴已被晨露浸透。
见儿子准时起来上早课,李翊目中欣慰之色一闪而过,旋即肃容如常。
“昨夜为父所言,吾儿可曾参透?”
李翊声音低沉地问。
李治正襟长揖,衣袖带风:
“父亲严训,孩儿铭记于心,不敢或忘。”
“然……”
少年略顿,抬头直视父亲,“孩儿愚钝,尚有未解之处。”
李翊闻言,仰头大笑,笑声震落柏叶数片:
“不解方才是是常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