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高句骊似乎是因为后面隋唐多次讨伐而不克有了名声。
但自其建国以来,其实一直都是汉朝东北方的劲敌。
如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高句骊就对辽东进行大规模进攻。
汉和帝元兴元年,高句骊又袭击了辽东郡的六个县。
汉安帝元初五年,高句骊又袭击了玄菟郡。
三年后,幽州刺史冯焕组织了一次对高句骊的反击。
高句骊人则是用“诈降计”,将汉军拖在了长白山山区。
然后趁机偷袭了兵力空虚的玄菟郡,以及辽东郡。
同年夏天时,高句骊人又联合了鲜卑人,再次袭击了辽东郡。
而且这一次,是直接深入到了辽河下游地区。
辽东太守蔡讽对高句骊人进行尾随追击,最后战死。
通过这些斗争不难发现,高句骊一直都是东汉王朝东北方向的一个大患。
当时高句骊人掳掠了大量的汉人人口。
东汉王朝从前主张用武力去夺回这些人口。
但是后来发现,打仗烧的钱,远比自己赎买的钱要多得多。
于是直接改成了赎买政策。
也就是东汉直接用绢帛,换回高句骊掳掠的汉人。
这种政策,其实是变向的鼓励高句骊人去掳掠人口。
因此遭到后世很多人的鄙视。
人们认为,如果换成是汉武帝,肯定会直接用武力去夺回。
这话的确不假,
不过东汉对高句骊的政策,一直都比较务实。
打仗烧的钱实在是太多,即便让高句骊人钻空子。
其所费之钱粮,也不及直接出征之十一。
“……文和之言,确有道理。”
“然今日高句骊猖獗至此,若不惩戒,边民何安?”
张绣开口问道。
贾诩闻言,微微一笑:
“惩戒可也,然不必穷追。”
“譬如驱狼,只需令其知痛而退。”
“何必深入巢穴,反受其害?”
张绣略作沉吟,又问贾诩道:
“……先生乃是智者,可否为我言明。”
“这辽东之地,异族不少。”
“这高句骊人未见其势,何以便为我之大患?”
贾诩一捋胡须,深入浅出地为张绣解释道:
“……高句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