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专程写给刘备的。
李翊虽与刘备两地分离,但为表达思念之情,两人仍为笔友,时常书信往来。
书信拟好,即发往徐州下邳刘备处。
其书略曰:
“昔赵奢、窦婴之为将也,受赐千金,一朝散之。”
“故能济成大功,永世流声。”
“翊每读其文,未尝不慕其为人也。”
“今奉主公军令,与诸将士大夫共从戎事,并力讨贼。”
“幸赖贤人不吝其谋,群士不遗其力。”
“是以夷险平乱,而翊窃得大赏,户邑三千。”
李翊书信上半段,仍是谦虚的把功绩推到了与他一起共事的同事身上。
并表达了对此次封赏,自己增益食邑千户的惭愧。
调侃自己是“窃取”了将士们的赏赐。
算上原本的食邑,李翊已有三千户食邑了。
书信后半段则写道:
“翊尝追思窦婴散金之义,今可分所受租赋食邑与诸将、掾属,以畴答众劳。”
“盖因臣实不擅受此大惠也。”
“宜差死事之孤,以租谷养之。”
“若殷用充足,年景丰裕,与众人共享其利。”
如果说,前半段书信还只是李翊谦虚的话。
后半段则完全是要真的将自己的食邑分给将士们了。
李翊不仅举了窦婴散金的例子,然后明确表示,希望刘备能把他的食邑分一部分出来。
用来封赏有功的将士,即所谓的“以畴答众劳。”
同时,还希望刘备能够优先抚恤阵亡将士的遗孤,用租谷来供养他们。
等到冀州的仓禀充实之后,再考虑其他人。
刘备在览毕李翊的书信之后,十分惊诧。
李翊谦虚的性子是好的,可如今怎么会提出把自己的食邑分出来给有功的将士们?
他要是同意了,岂不显得他老刘对待老下属寡恩刻薄。
刘备理解不了李翊的行为,遂找到诸葛亮,询问他的看法。
诸葛亮只扫一眼李翊的书信,便问:
“此次封赏之中,可有袁氏旧臣?”
刘备颔首答,“为安抚袁氏故吏,封赏之中,亦有其名。”
诸葛亮乃挥扇笑道:
“此易事耳。”
“……主公可为李郯侯再增食邑三千户,然后将此户数分与有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