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了,除了礼部,太医院也应该参与进来。
提及太医院,潘筠眉头便一皱。
大明初期的太医院下属有惠民药局和生药库,还掌握着医学教育和考核。
但近些年,不仅各地开办的医学学堂陆续关闭或缩小,就连惠民药局都在收缩。
惠民药局,为贫民提供免费医药,由太医院差派医官管理,可现在……
潘筠揉了揉额头,片刻后轻轻一笑:“至少太祖皇帝开了好的先河,规矩都是现成的,改一改就能用。”
“啊?”
潘筠挥挥手,将案上的东西都随手收进灵境,起身道:“走吧,去看看。”
等俩人到时,五人已经摆开架式,围着一张桌子直接拟起书的目录,以确定要写的东西。
皇帝寿辰之后,潘筠在上书房里和皇帝一起见了周王父子,很鼓励他继续先祖的遗志。
先周王写出《救荒本草》之后,朱元璋曾命人印发,但后来先后两任周王都陷于皇权争斗中,这本书虽然还在民间流传,官方却不再增印。
潘筠不仅希望继续增印《救荒本草》,还希望周王府另外编撰一部民间适用的简单药方,同时将先周王曾经编撰的《普济方》再增印,不仅分发到各府各州各县的医学堂和惠民药局,还要放到书店里平价出售。
周王见皇帝一脸赞同,一点也不介意周王府和国师来往,便放下心理压力,遵从本心,亲近起潘筠来。
今天他来,是因为藩王们都在陆续离京,他也要带着世子回开封了。
潘筠看了一下他们列的目录,摇头道:“不够。”
胡源洁拽着胡子问道:“怎么不够,内病外伤,就连毒物科都有涉及,一本给普通百姓普及医药的书,再多他们能看得下去吗?”
“就是因为是给普通百姓看的,你们这样的目录才不合适,”潘筠道:“可以教普通人处理小病、急症,却不用教他们去学深奥的病理和药理,比如,人噎着了怎么办,打嗝怎么办,落水后救起怎么办,被刀砍伤,一时不能就医如何止血……这些你们都不写,反而去写什么毒科、心脉,那是给医者看的书,不是给普通人看的。”
胡源洁拽着胡子不言,若有所思起来。
周王是个不太有主意的人,但他觉得潘筠说得对,而且,他是在民间待过的人,落魄时,所处的环境比胡源洁差多了。
他小声道:“照国师的思路,还可以写发热退烧,中暑、饮水健康、防疫,尤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