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出了一份。
他们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士绅想要孙原贞和杨瓒的举荐信,或是把他们家的某个儿子或孙子送进国子监读书;
地主则是看上了某块荒地或是某座荒山,希望孙大人和杨大人能和下面的知府大人知会一声,让他们少些价格出售;
商人们则是看中了海港承建,这家和孙原贞推荐自家的木材,那家和杨瓒推荐自家的石砖和工匠,还有的,则是看中了海港附近的地,想要建一些商铺……
孙原贞和杨瓒:……
等俩人应付完所有人回到布政司已经是深夜。
衙门里还有官员在加班,他们看见两位大人一身疲惫,尤其是孙大人,好似老了三岁一般。
孙原贞的确老了,他叹气道:“比老子打十场仗都艰难。”
杨瓒笑道:“可以先模糊的应下,等真到建海港的时候,比对一下材料和价格,若是差不多,或是同价同质,便优先考虑他们吧。”
孙原贞叹息道:“也只能如此了。”
一地之首的两个官员主导,事情自然办得又快又好,效率高得不得了。
这边孙原贞派去的人接了田地和钱,那边孙原贞上书分离瑞安三县,增置泰顺、云和等四邑的决议也在朝堂上通过了。
孙原贞一边安排新的驻军过去,一边走访四邑,划定区域,让驻军带着流民开垦荒地……
开垦的荒地和地主们捐献的田地一起被分给流民们,而商人们捐的钱,一部分拿去购买田地,继续安置流民,一部分则是给流民们建房子安家用。
海港建不建,朝廷还没给出决断,但浙江已经是一片欣欣向荣之象。
本来日益尖锐的流民与地主的矛盾也缓和了许多。
十一府的流民,虽然没有全部被安排好,但没被安排的流民也心存一线希望,觉得下一个被安排的就是自己,于是又谨言慎行起来,不再四处闹腾,想要跟邓茂七一伙人一样一定要闹出个结果来。
孙原贞这几年平定了好几场叛乱,对这种气氛变化尤为敏感。
当他发现流民中的硝烟淡了许多,就连躲在山上的土匪都悄悄逃回家中做回流民,他的心更复杂了。
杨瓒趁机加大平赋力度,将官田赋税平摊到赋税较轻的民田上。
孙原贞又圈了不少荒地给驻军,让他们开垦荒地,以做屯田。
是真屯田,这些军屯会分产到军户手中,所出,除了交给军中一部分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