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缓慢开裂的桌子,不语。
潘筠道:“打败叛军的事先放到一边,当务之急是安抚百姓,蔡县令,叛军现今有多少人你知道吗?”
蔡晟:“约有五千余人。”
“五千余人,也就是说,叛军家属有五千余户,你要把每一个叛军家属都抓来吗?”
“自然不可能,”蔡晟道:“只抓为首几人的家属,以震慑威胁之。”
“那为何抓了整个汾水村的村民?”潘筠道:“王小井一家除王小井和已经自尽而亡的王二亮,只余五口人了。”
蔡晟冷哼道:“汾水村共有六人在矿场,事发后无一人回村,可见他们都跟着王小井反叛朝廷,行径如此恶劣,当连坐!”
潘筠摇头叹息道:“若大人无过,自然可以行此强硬手段,传到京中,各位大人说不定还要赞您一声刚烈,可大人您……”
蔡晟连忙道:“我有什么错?”
潘筠似笑非笑道:“贫道久不在县中,昨日一早才进城,但只到城中一日便听得流言无数,大人在民间的名声可不算好。”
蔡晟涨红了脸,气恼道:“那是有人污蔑我……”
“是不是污蔑你我心知肚明,我也不管,”潘筠截断他的话:“我就问大人,您在玉山县百姓中名声极差,这是不是现实?”
蔡晟张大了嘴巴,眼睛瞪大,说不出话来。
潘筠道:“既要救大人,那我们就得扭转您的名声,不然,朝廷御史一旦到达,县衙的库房和账本被烧得再干净,御史风闻奏事,您也别想好过。”
吴师爷闻言快步走上来,凑到蔡晟耳边小声道:“大人,她说的在理。”
蔡晟沉吟:“莫非你有办法扭转本县的名声?”
“当然可以,”潘筠道:“民间对你有误解,全因他们对你不够了解,接下来,只要你做的事符合仁、义、忠,解决他们的困境,过往种种,都可以被当下的事覆盖过去。”
蔡晟看向吴师爷。
吴师爷微微颔首,主动问道:“潘庙祝觉得大人应该怎么做?”
潘筠伸出一根手指:“一,释放这次被叛军连坐的百姓,及其家属;”
蔡晟眯眼,怀疑道:“还说不是为了汾水村的百姓?”
潘筠:“大人也可以不听我的,但您要知道,叛军有五千人,身后是五千户家属,加上邻里连坐……即便叛军中有相当多一部分人不是玉山县人,被牵连几万人,亦令叛军人心惶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