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东夏只给第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之行报销费用,要不然,家里这帮特长薅羊毛的家伙,估计能把国家给薅秃。
再比如,为了减少各个公司对于员工前往【紫云】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耽误工作和生产导致的抵触情绪,国家对各公司企业,聘用员工到访“紫云基地”比例达到75%,85%,95%以上的不同情况,会给予上述公司不同等级的税收抵扣或减免。
政策一出,某些专精于税务筹划的财务公司和人员立刻开始了精密计算,如何在关键税算节点前,通过临时招募一批已经“受过爱国教育”的临时合同工,或者“优化”掉一批尚未“受教育”的人员,来实现公司整体“受教育率”的瞬间达标,从而完成精准避税。
要不说东夏人聪明呢……什么政策都能关联到经济上。
当然,这些看起来的善政,引发了更大范围的舆论风暴。
作为东夏反贼大本营的某知识分享平台,一位自称“人在魔都,刚下飞机”的知名经济学专家,发表了一篇长篇雄文,短时间内阅读量破千万,点赞转发无数,完成了现象级的破圈传播。
文章内容太长,部分核心摘录如下:
“爱国,成了生意!”
“而具象到眼下这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狂欢,更是一场牵连无数、惊天动地的大生意!”
“我不知道这个紫云基地是何人所建,幕后又站着哪家公子,我只知道,即便是被那些粉红们疯狂嘲讽的白头海雕大统领,也只敢在金融市场上活动活动手指,绝不敢、也不会动用国家机器,强迫每一位国民,必须去入住他名下的某一家特定酒店!”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还有许多人昼夜奔波,只为月薪三千;许多人辛劳一生,不过几百碎银!”
“许多人耗尽一生的积蓄,得到的却是交不了的房;许多人拼却浑身的气力,留下的只有看不起的病!”
“对外的战争也好,对内的‘教育’也罢,如此宏大叙事,和我们这些升斗小民,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需要的是生活,是真真切切的生活,而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爱国主义!”
这篇文章写的相当“精彩”,广为传播,不仅在东夏国内被纷纷转载,也在外网上迅速流传开来。
一时之间,整个国际舆论甚嚣尘上,对东夏的口诛笔伐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东夏这些年的发展,本身就戳着蓝星绝大部分国家的痛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