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约的底层逻辑,于是带着一丝考究的意味道:“先研究它的底层资产组成,想想我为什么要让你看这份合约。”
蔡志坚听陈学兵这么确定,都有点不自信了。
毕竟董事长从不失手。
他犹豫了一阵,说再看看。
次日一早,中国的夜晚,蔡志坚再次打来电话,语气变得极其兴奋:“我明白了,终于明白了!!我查了一下加州和佛州的房产情况!房产涨幅表现虽然很好,但就是因为这样,所以非常容易再融资!大多房产都进行了二次贷款!这样的杠杆下,一旦房价涨幅停滞或者陷入下跌,贷款人贷的钱太多了,还款意愿会大幅降低,非常容易违约!而且因为信用评级高,所以给这些资产上保险的费率也很低!综合下来,平均每年保费仅需2.3%左右,四年合约,保费总共不到10%!所以这个团队用20亿美元就能撬动240亿的合约!十二倍杠杆!一切都是因为杠杆!”
这一顿解释,陈学兵也想明白了。
实际上以他经过前世房地产泡沫崩塌的经历,一听就非常容易明白。
按照目前美国的贷款政策,贷款比例最高能达到90%,房价上涨周期中还允许二次抵押,比如一套200万的房子,花了20万首付买下来的,欠银行180万,后来房价上涨非常厉害,到了300万,涨幅的100万立马又可以贷80万出来,那就欠了260万本金。
这些房子价格一旦开始跌了,二手房市场会很快失去流动性,美国又没有中国这样的房价政策限制,很有可能飞快跌回200万,甚至更低,贷款人却要为此还260万的债,还要加上利息,谁还愿意还?
陈学兵笑了笑,也说出了自己的见解:“我认为这份所谓的AA级评级也有泡沫,可能是与评级公司媾和的结果,它实际的评级可能是3B级,甚至是2B。”
“咝这可是穆迪公司评的级啊。”蔡志坚有些不可置信。
陈学兵咧嘴:“穆迪怎么了,标普我也不信。”
在次贷危机之前,美国金融系统就是全世界的范式,谁会相信穆迪、标普、惠誉这样的世界权威评级机构竟然也会收钱啊?
但对他来说,是没这个心理障碍的,甚至已经形成了怀疑裁判的惯性思维。
不过做空的时间还挺紧的,3月就是年报季。
由于美国的季度财报审核不严,之前几个季度的次贷公司财报表现还是欣欣向荣的,但年报审核很严格,很多次贷公司会和在年报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