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的不是混凝土框架!而是钢框架!是非常新式的设计!”
“哦。”金书记点点头。
“嗯”罗厅也摸着下巴,缓缓点头。
两位领导都开始惜字如金。
陈学兵只好走到俩人旁边,把对方当成买房的业主介绍起来:
“框架结构,就像搭积木一样,主要靠梁和柱子组成骨架撑起整栋楼,墙只用来隔房间、不承重,好处是空间大、灵活,能随意拆墙改布局,适合低层建筑,比如教学楼或商场,但抗震性较差,风大或地震时容易晃。”
“剪力墙结构呢,完全靠厚厚的钢筋混凝土墙来承重,这些墙像骨架和肌肉,能扛住大风和地震,特别稳当,适合高层住宅,但缺点是墙不能拆,空间死板,装修受限。”
“框剪结构,是前两者的杂交版,框架负责竖向重量,剪力墙专扛水平力,这样既保有一定空间灵活性,又有较强抗震性,适合中高层建筑,像高层公寓或综合楼。”
“我们的钢框架剪力墙结构,梁柱用料是钢材,剪力墙加入钢板,而且是自己生产的特种钢,重量轻于普通钢材,更轻于混凝土,韧性更却强,核心承重逻辑与框剪一样,材料和工艺却有所升级。”
“甚至可以说是顶级。”
“框架和剪力墙的协同需要精密计算,早期设计软件很难模拟两者相互作用,无法处理框剪结构复杂的力流传递路径,设计风险是比较高的,而且2000年以前混凝土强度普遍低于C30,钢筋锚固技术不成熟,节点区容易成为抗震的薄弱环节,我们国家首部明确框剪结构设计方法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在2001版才增设了框剪专章,所以这套结构是近几年才开始使用,而且是少量使用,大多设计工程师都是优先选择技术成熟的剪力墙或框架结构。”
“我就说目前的成都,住宅建筑主要继承90年代的技术,以预制板砖混结构为主。”
“比如03年建成的锦电院,还是预制板砖混,虽然采用了部分钢筋混凝土构件,但抗震能力是较差的。”
“少数带底层商铺的商住楼,像科华北路的棕北国际,05年完工,用的就是框架结构。”
“包括南城都汇一期的楼盘建筑,我们也去看了,不是剪力墙,用的也是框架结构。”
“他们每平米的结构造价,不会超过600块。”
“我们的框剪结构,本身成本比他们高出50%以上,加上用的抗拉强度可以达到普通钢的2倍以上的特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