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变法的信心又多了几分。
裴元随后总结道,“咱们利用这次户部的财政计划,既可以促成宝钞的流通,减少对白银的依赖,又能借机补充边镇的实力,为小王子的入侵做好充足的准备。”
“可以说的上两难自解,两全其美。”
朱厚照心中高兴,说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说完又有些感慨,对裴元叮嘱道,“这件事不能大意了,还是要多琢磨琢磨。”
“当初朕、当初刘瑾变法的时候,拿出的也都是些利国利民的好法子,可惜却弄得人人侧目,避之如蛇蝎。”
“地方上的官员受此影响吗,也唯恐招来骂名,不敢推行新法。最终轰轰烈烈闹了一场热闹,这政令连北直隶都没推出去。”
裴元对此倒是没有担心。
他稍微向朱厚照透漏了一句,“陛下,臣觉得这一条鞭法的推行,说不定还能得道多助呢。”
朱厚照来了兴趣,连忙追问道,“这怎么说?”
裴元自信的说道,“这法子到底好不好,说到底,还是由读书人说了算的。”
朱厚照提醒道,“读书人不会站在我们这边,他们手里都是有白银的。”
裴元没受朱厚照的影响,而是继续说道,“至于读书人中,话语权最大的,自然就是考取了功名担任官职的那些读书人。”
朱厚照又提醒道,“官员们也不会站在我们这边,他们也大多家资颇丰。”
裴元道,“但是陛下可能不清楚,我大明还有一类特殊的人群。那就是有官员品秩,但是候补无缺的这些人。”
“这些人以恩荫官和捐输官为主,他们介于官员和普通的读书人之间,影响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数目庞大。”
朱厚照好奇的问道,“有多庞大?”
裴元答道,“仅仅是正德初年的时候,有品秩但是没有补缺的官员,就有三万三千九百余人。”
朱厚照听得两眼一直,目瞪口呆道,“多少?”
裴元再次答道,“有三万三千九百余人。”
裴元继续道,“这些有品秩没有实缺的食禄官,大多过得十分清苦,依靠着朝廷给的那点俸禄过活,许多人甚至不得不借贷京债为生。”
“但是就这么一群人,却实实在在的是一条鞭法的受益者。”
朱厚照听得有些糊涂了,“这些人?他们怎么会从中受益?”
裴元另辟蹊径的说道,“陛下不要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