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泰五年的时候,正好湖广和贵州等地的苗人开始作乱,朝廷就在河间、东昌等地征召了一些蒙古人去平乱。
然后在平乱结束后,直接把家眷打包送了去,彻底的让他们分散各地,安家落户了。
后来山东巡抚年富,见剩余的蒙古人仍旧很多,忧心这些人成为祸患,就奏请朝廷又迁移了一部分人到南直隶。
在一遍遍的迁徙后,这些分散各地的蒙古人、色目人就彻底的融入了汉人之中。
虽说朝廷在努力的同化融合,但作为最开始安置蒙古人和色目人的老窝,东昌之地仍旧有很多各族百姓的混血。
而且蒙古人不谙耕织,也不会经商,朝廷在对待这里时,也是将这里视作养马地。
单凭养马显然又不足以支撑慢慢增多的人口,许多土地又陆续被拿来种植棉花和麦豆。
可这种脆弱的温驯,在霸州贼攻入东昌府后,立刻又开始骚动不止。
大量的强人窜入山野,沦为贼寇。
不少大盗、响马都依靠着东昌府这个运河边上的地利,开始劫掠商旅牟利。
裴元在得到齐彦名之后,最先做出的安排,就是让他去东昌府,看看能否拉起一拨人来。
齐彦名这种贼帅,确实比较适合草莽环境,很快就开始崭露头角。
后来的时候,裴元要围杀张永和那些京军精锐,手中没什么过硬的牌,就只能又把“我儿奉先”送去陈头铁跟前听用。
在干掉了张永后,罗教那些见了血的青壮需要重新编练,齐彦名和他手下的小股流贼,也就一直留在了罗教的老巢泰安州。
齐彦名这货身为霸州军的六大贼帅之一,肯定是不能和宣府的人打照面的。
之前平定霸州军的时候,除了主力的京军和山东的都司,就是宣、大的人出兵最多。
齐彦名这样的风云人物,要是去陈心坚麾下做事,还是挺容易被识破的。
只不过,尽管用不得齐彦名,也完全可以让齐彦名这个带路党,帮着在东昌府好好张罗张罗。
东昌府的民风粗野,百姓十分彪悍,而且还有一桩好处,这里作为朝廷养马地以及不少人身上都有蒙古血统,骑术上还是很有两下子的。
陈心坚去了东昌府,可以先招募一些流贼盗匪,再加上少量的青壮百姓进行操练。以流贼盗匪,养成队伍的野性。然后慢慢的清除那些流寇,一点点的换成有父母亲人的本土百姓,以加强对整支队伍的控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